中青十期方放个人小品交流展将于8月20日在广东举办
8月20日至28日,研修院中青十期校友方放个人小品交流展将在广东东莞市举行。本次展览将展出方放精心创作的60幅书法小品,含团扇、斗方、横条等佳作,形式丰富,精彩呈现。以下是方放的部分书法作品以及她对书法的认识:
艺术品是时代的密码,书法是书家心灵的密码。当代书者需贴近六朝高士的风骨、气韵,才能认识到书法的真谛。书法之字形结体,章法行气,小到笔划间牵丝映带,都是书者心灵的化身、幻象,故形态可百变,所以六朝时期可以出现阮籍、谢赫、谢灵运、陶渊明。
《世说新语》34*21.5cm
虞世南说:“故书道之玄妙,必资神遇,不可以力求也。机巧必须心悟,不可以目取也。字形者,如目之视也。为目有止限,由执字形即有质滞,为目所视远近不同,如水在方圆,岂由乎水?且笔妙喻水,方圆喻字,所见则同,远近则异,故明执字体也。字有态度,心之辅也,心悟非心,合于妙也。”
苏轼词《水调歌头》
为什么我们百临不像,原因是我们总关注它们的外显形式,用眼耳鼻舌身去学习,忽略心与心之间沟通。体悟,心灵的体验,悟,一心,一吾,吾之心,是什么?学习过程,是放弃自我、放弃过往的陈规漏习,是用心去贴近那个时代,聆听他的心声。
田园诗数首 33*33cm
虞永兴一目取,一神遇,得之差矣,目取得形,神遇得心。虞世南举一例,水在方圆,岂由乎水?笔妙如水,方圆如字,方圆是水的外显,水为神,方圆为形,得形忘水,谬之千里。为何学书者百临不像,百学不通,全副精力只关注于形,关注外显形式之故也。用眼、耳、鼻、舌,去看、听,闻,品,都是关注形而上之质。此之时,心未动,神未识,如盲人摸象,知其一不知全体。书者每一笔,每一字本身展现的都是一个鲜活灵动的生命体,一个整体,充盈着生命气机的整体,所以书各有体,书,为心画。这种心灵象征符号难以用逻辑推理归纳,文字解析来认识。
陆游观画山水46x34cm
书道玄妙,其意幽深,书家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游目骋怀,取法自然,创造法则,将对自然之观照,幻化胸中物象,用简净之线概括天地生生之动态,化无限为有限,化万物变化于一线,张旭之惊蛇入草,化疾速流动之张力为一线,此一线凝聚着巨大的收摄力,用一管软毫诠释生命节奏,复原生命意象。张怀瓘说:“深识书者,惟观神彩,不见字形。”神彩何来?“索万物之元精”,外师万物之精,内缘心会,物我契合,相融,出入于翰墨间,便得笔之神,形之彩。
《醉古堂剑》节录 4*34cm
题画诗五首 63*31cm
宋词三首 39.5x26.5cm
校友名片
方放,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中青十期校友,中国书协会员,北京九三书画院副院长,北京市东城书协副主席。书法作品多次在全国重大赛事获奖,曾获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入展第十届全国书法篆刻展、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出版有《黄自元楷书字谱》等;作品被新加坡书法中心等单位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