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十二期洪建华、李海明于第十三届深圳文博会分获大奖
发布时间:2017-05-22 字号: A A A

      5月15日,为期5天的第十三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闭幕,研修院中青十二期校友洪建华、李海明作品在此次文博会上获奖。其中洪建华创作的竹刻笔筒《皖南村居图》获得了“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特别金奖,小叶紫檀摆件《香山九老》获得了“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银奖。李海明创作的景泰蓝壁画作品《敦煌壁画——千手千眼观》,获得了“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银奖。

      据悉,“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参赛作品共1963件,共评出奖项623件。其中特别金奖12件,金奖189件,银奖200件,铜奖222件。


洪建华获奖作品赏析

竹刻笔筒《皖南村居图》

      笔筒《皖南村居图》作品上下镶嵌红木,加上竹子的色调清雅,整体不拘一格,有奇傲古拙的韵味。筒身采用了高浮雕手法、工刻九层,作品通过对五组不同人物的描述,分别从麦子的收割、打晒、入仓、扬簸去尘等整个收割过程,到中间穿插着村妇、婴儿、儿童,家禽等,详细地刻画出农民们大丰收的火热喜庆场面,与农村生活田野情趣的一片喜乐祥和之景。作品中,人物的刻画线条沉着劲练,勾勒精细,表情生动自然;穿插物象景致生机盎然:竹林茂密繁盛、松针重重叠叠。整个画面内容丰富灵动,布局合理,开合有度,转承自然。整体观之,端庄大气,巧妙细腻,刀法沉稳刚健,线条凝练自然,让人赞叹不已,其功夫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小叶紫檀摆件《香山九老》

      作品《香山九老》是由小叶紫檀木料随形雕刻,刻画了唐代文人胡杲、吉旼、刘贞、郑据、卢贞、张浑、白居易及李元爽、禅僧如满九位老者,他们因志趣相投,结为九老会。九老欢聚,既醉且欢之际赋诗画画的情景。作品中雕刻的人物坐姿舒泰,衣纹处理自然流畅,神情悠然,谈笑自若,灵动而逼真,休闲浪漫,松针重重叠叠;整个布局层次分明,玲珑剔透,细腻逼真,足见刀法洗炼流畅,充满了意境。


李海明获奖作品赏析

景泰蓝壁画《郭敦煌壁画——千手千手千眼观》

      这幅作品李海明历时1年时间,用4400厘米金丝掐出,经过着色后创作完成。

《郭敦煌壁画——千手千手千眼观》局部

      该画作是以敦煌莫高窟第3窟《千手千眼观音》为范本制作的景泰蓝壁画,画中金丝“游走”、色彩流畅是他坚持了近三十多年反复尝试所得。景泰蓝壁画脱胎于古老的景泰蓝工艺,是将宫廷御用珐琅技法移植到画板上的特种绘画,属于平面景泰蓝,主要由金丝及蓝晶石釉料制作而成。

《郭敦煌壁画——千手千手千眼观》局部

      在制作《千手千眼观音》的过程中,李海明在原壁画的基础上,进行了艺术加工,其中观音的手达到了917只。李海明用来着色的珐琅釉料也多达200多种。


校友名片

洪建华,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中青十二期校友,黄山市徽派雕刻博物馆馆长,全国技术能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徽派竹雕传承人。2006年竹刻笔筒《竹林七贤》被故宫博物院永久收藏,作品成为故宫上世纪50年代以来收藏的第一件现代竹刻作品;黄杨木笔筒《农家乐》与竹刻《徽乡行》四条屏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有偿收藏,作品多次在国家级博览会中获金奖,多次被中央电视台和凤凰卫视采访。

李海明,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中青十二期校友,李海明珐琅金画民艺传习馆馆长。作品《重习盛世图》《白度母》分获2014年中国(广州)民间工艺博览会金奖、银奖;作品《白度母》获2015年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金凤凰金奖。2017年1月,作品《千手千眼观音》入围第十三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