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艺双馨四期穆兰:《藏羌彝多声部艺术作品创作实训人才培养》项目成果展演成功举行
发布时间:2017-07-04 字号: A A A
6月27日晚7点,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人才培训项目《藏羌彝多声部艺术作品创作实训人才培养》项目成果展演暨学术论坛在西南民族大学航空港校区新星剧场成功举行。

研修院6期文艺家班、4期德艺双馨高研班校友,该项目负责人,成果展演艺术总监、总导演,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穆兰这样说道:“我们要在实践中传承保护民族多声部声乐艺术,不忘初心,将土地中最美和声传承、传唱。我将音乐会定名为“大音希声”,就是要用纯粹的声音唱出天籁纯净、云端悠扬,寻求和表达自然的呼唤和生命的礼赞,让民族音乐成为古老与现代的完美回响。”

项目成果展演现场

国家艺术基金《藏羌彝多声部艺术作品创作实训人才培养》项目成果展演共分“心归物外”、“妙语希声”、“大音之韵”三个篇章。“心归物外”是大自然的呼唤,传递真善美;“妙语希声”是生命的礼赞,抚慰圣洁的灵魂;“大音之韵”则是彰显人类精神世界永恒的追求。展演在悠扬的羌笛声中拉开序幕,《西羌礼赞》《嘉绒四季——冬》《彝乡月》《梭磨河》等学员的原创作品,以及空谷合唱团带来的藏羌彝经典作品《羌山妙音》《咚白让》《阿嫫妞妞》等,为观众献上了一台视听盛宴。

穆兰主持

学术论坛在项目成果展演结束后召开,由项目负责人穆兰主持。专家们为“藏羌彝多声部艺术作品创作实训人才培养项目”的30位学员授予结业证书,并向学员表示祝贺。穆兰及专家在论坛中提到:民族创造了文化,文化凝聚了民族,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积极地为最具地方特色的民族音乐进行整理、发掘和研究,体现了大学对文化的尊重以及对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的使命。

学术论坛现场

此次人才培养项目前后历时两个月,以专家主题讲座、赴民族地区实地采风、专业授课、舞台表演、作品编创等方式普及推广藏羌彝多声部民族声乐艺术文化。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按照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的要求,学员们还将根据集中培训的内容进行自主研修学习。

来源:木兰乐坊

校友名片

穆兰 ,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6期文艺家班、4期德艺双馨高研班校友,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四川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西南民族民间音乐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合唱协会理事。

主研教育部国家艺术基金等重要课题20余项。出版独著《藏族音乐文化研究》、《多声民族声乐作品》等,出版音乐专辑《羌山妙音》。创立了空谷KongGu合唱团并获得“中国合唱艺术节金奖”、“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等国家级、省部级奖项三十余项。担任文化部“文华奖”开幕式艺术总监、总导演,联合国第四届国际牦牛大会文艺晚会总导演,“中国·加拿大文化艺术交流年”大型晚会总导演,“民族风·两岸情”赴台艺术交流总导演,大型民族题材话剧《嘎达梅林》、《彝海结盟》、《尘埃落定》总导演,先后赴美国、奥地利、俄罗斯等18个国家进行文化艺术交流,为传承、保护、弘扬中国文化做出积极贡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