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中青班多位校友作品获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发布时间:2017-09-21 字号: A A A
近日,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名单公示。研修院中青一期校友李牧时担任第一编剧的电影《塔克拉玛干的鼓声》,中青二期校友彭杨编剧的采茶戏《永远的歌谣》,中青四期校友王强、中青九期校友林晓琳参与编剧的电影《老阿姨》,中青五期校友张建勇编导的电视纪录片《东方主战场》(《民族血脉》篇)。其中,《东方主战场》获特别奖,其余作品获优秀作品奖。
电影《塔克拉玛干的鼓声》简介

 


本片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正在开展的“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为叙事线索,讲述了一个名叫阿依古丽的小女孩在“访惠聚”工作队的支持下最终实现舞蹈梦想的动人故事,艺术再现了近年来新疆社会稳定、民生改善、民族团结、事业进步的生动现实,表现了新疆各族干部群众为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携手并进的良好精神面貌和高昂斗志。
采茶戏《永远的歌谣》简介

 


以一首传唱了八十多年,曾经在土地革命时期产生过重大作用和影响的著名歌曲《苏区干部好作风》贯穿全剧,讲述了苏区时期村长“李龙槐”为代表的干部处处为民着想、替民办实事的故事。全剧通过有表现力的人物关系,感人的戏剧冲突,诠释了《苏区干部好作风》这首红色经典歌谣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浓浓乡土风情的采茶调,热情歌颂了一个全身心浸润着乡情、乡恋、乡思、乡愁,有血有肉,胸怀大爱,充满人格魅力的苏区村干部。
电影《老阿姨》简介

 


电影《老阿姨》取材于“将军农民”甘祖昌与夫人龚全珍的真实事迹。1957年,龚全珍随丈夫回到江西省莲花县老家,此后几十年一直发扬着甘将军“联系群众、一心为公、无私奉献、艰苦奋斗、淡泊名利”的宝贵精神,投身教育,关爱下一代成长。2013年9月,91岁高龄的龚全珍获得中宣部联合五部委评选的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助人为乐模范”称号,并被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地称为“老阿姨”。
电视纪录片《东方主战场》简介

 


《东方主战场》为首部全景展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历史地位及其贡献的8集大型纪录片,分集题目是《东方危急》《共赴国难》《浴血坚持》《艰苦卓绝》《同盟抗敌》《民族血脉》《大地坚韧》和《正义必胜》。
《东方主战场》之《民族血脉》简介: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不仅付诸军事的行动和肉体的屠杀,更企图实施文化和精神的灭绝,这是一场特殊形式的战争,在这场关乎中华民族血脉存留的战争中,中国人民奋起反击,从教育的大西迁和国宝的保护,到全民族一种文化抵抗的自觉,中华民族的精神在这场战争中得到弘扬,与此同时,一种新生的文化力量在共产党领导的延安孕育成长,并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
校友名片
来源:央广网、中国文明网等校友名片

 


李牧时,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中青一期校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电影家协会编剧,导演。电影编剧作品《阿同汗》《黄金刀客》《航母女兵》等;电视情景喜剧作品《村里的故事》《社区故事》(各三季);编剧电影《塔克拉玛干的鼓声》获得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彭杨(又名彭阳),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中青二期校友,湖北省艺术研究院国家一级编剧、武汉大学兼职教授,主要作品有:豫剧《风雨行宫》、赣南采茶剧《永远的歌谣》、话剧《箫声咽》、音乐剧《三伏天》、话剧《台北新娘》《天上草原》等。曾获文化部“金三角”编剧奖,第24届金鹰电视节全国优秀栏目剧作品奖,湖北省第九、十届楚天文华奖剧本一等奖,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等。

 


王强,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中青四期校友,八一电影制片厂文学部副主任。编剧的电视电影《共和国名将系列之:王树声征战豫西》获第十一届华表奖最佳电视电影、金鸡奖最佳电视电影提名等;编剧电影《飞天》获华表奖、金鸡奖最佳影片,剧本获华表奖、金鸡奖最佳编剧提名等;联合创作电影剧本《老阿姨》获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张建勇,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中青五期校友,陕西广播电视台纪录片部编导。编剧作品电视剧《缉毒科长》获飞天奖中篇电视剧三等奖;担任联合总撰稿的纪录片《大鲁艺》获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纪录片奖、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国优秀纪录片奖;编导的纪录片《东方主战场》(《民族血脉》篇)获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特别奖等。

 


林晓琳,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中青九期校友,长影集团编剧。独立创作电影文学剧本《鹤乡情》《孤岛遗恨》《辛弃疾》《广陵散》等,联合创作电影剧本《老阿姨》获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