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艺群体一期薛梅:编剧是个良心活儿
发布时间:2017-11-23 字号: A A A

11月20日,由研修院新文艺群体一期校友薛梅编剧的音乐儿童剧《田梦儿》获江苏省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为此,研修院特邀薛梅分享自己的创作经验,以飨读者:

都说编剧是个技术活儿,我赞同。在越来越提倡工匠精神的今天,编剧对故事的把握,对人物的打磨,对文字的驾驭非常重要。但技术背后对现实的关注、对情感的挖掘、对真善美的追求应该更为重要,尤其是针对儿童剧的创作。当我面对孩子,面对一颗颗纯真的、尚未蒙灰的心灵,面对一张张仰望舞台的小脸……每当我拿起笔时都会提醒自己,编剧是个技术活儿,更是个良心活儿。

手里拿着制作人张锋老师给我的十本书,读着两百个江苏美德少年真实生动的励志故事,我被感动了。谁说当代少年是垮掉的一代、贪图享乐的一代、不懂感恩的一代。他们小小年纪是那么自强自立,那么向上向善,那么敢于承担,多希望有更多人知道他们的故事。

一个大胆的设想被提出来了,制作人张锋老师问我能不能以两百个孩子的故事为素材,写一部现实题材、弘扬中国梦精神的儿童剧?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近百万字的资料足以让我笔饱墨酣,内心涌动着饱满的创作激情,只等酝酿成熟那一刻,手中的笔会像一支搭在满弦上的箭,自由驰骋,飞向终点。写到自在时,键盘上的一个个方块字,就像一个个小精灵,和我的心灵共舞,它们张扬着生命,赋予我创意与灵感。感恩文字,让我可以借剧本的形式,欣然拥抱台下小观众们的心灵。

有人问我,为什么这么关注现实题材,现实题材多难写。我认为,作为儿童剧编剧,不能只会演绎浪漫的童话,不敢直面现实;不能面对教育凸显的问题而不敢发出自己的声音;现实题材离孩子们的生活更近,更熟悉,更真实,更有力量。不就是难写吗?让自己一头扎进去,潜心下来,慢慢爬格,苦吟可以成戏。

有人说,中国梦题材恰逢其时,你赶上了,抓住了,写成了。我更认可这出戏不是为了应景,是我的良心之作。我的学生时代有属于我们那个时代的中国梦;今天的孩子们有属于他们的中国梦;未来,孩子们的孩子同样有梦,会更加五彩斑斓,瑰丽无限。中国梦唱响于昨天,更辉煌于未来。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心怀梦想,用梦想照亮前程与未来,希望每个孩子都能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走在追梦、圆梦的路上。

为孩子们好好写戏,一直写,认真写,笔耕不辍,美在其中。这就是我的中国梦!

文 / 新文艺群体一期 薛梅

校友名片

薛梅,职业编剧,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新文艺群体一期校友。主要编剧作品:《留守小孩》《黎明的河边》《从长荡湖来的女孩》《田梦儿》《我和我的影子》《绿色的梦想》《小兔快跑》《快乐木马》《沫若少年》《青春时光》《我爱北京我的家》等。作品曾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话研会金狮奖,中国人口文化奖,全国儿童剧调演优秀剧目奖,文化部国家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优秀编剧奖,上海国际戏剧节“白玉兰”奖,江苏省戏剧节“优秀剧目大奖”和“优秀编剧奖”,上海优秀儿童剧展演“最佳剧目奖”和“优秀剧本奖”,曹禺文学提名奖等。已出版剧本集《留守小孩》《田梦儿》《从长荡湖来的女孩》《沫若少年》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