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三期刘帅策划全国第四届隶书作品展
2017年11月18日,“全国第四届隶书作品展”在江西师范大学瑶湖校区美术馆隆重开幕。本次展览充分体现了中国书协所倡导的“植根传统,鼓励创新,艺文兼备,多样包容”的评审理念与导向。研修院策展三期校友、江西省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刘帅担任此次展览的策展人。
展览前言(节选)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繁荣文艺创作,进一步推动书法事业繁荣发展,展示当代隶书创作的艺术成就,由中国书法家协会、江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全国第四届隶书作品展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本次展览共收到13825件投稿作品,经过评委会严格评审,共有234位作者入展。
开幕式现场
隶书是中国古代文字发展的分水岭,为行书、楷书、草书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此次隶书展览与其说是研习隶书作者的巅峰对决,不如说是一场隶书书法发展史、风格史的展示。此次展览作品根植于传统,有不同品性、不同风格的隶书,异彩纷呈,蔚为大观。江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这片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土地上,涌现出一大批学识渊博,才华横溢,风骨铮铮的历史名人,为南昌增添了浓厚的汉文化气息,在南昌举办隶书展也仿佛成为了一种美妙的巧合。
开幕式现场
令世界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刚刚落幕,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用坚定而有力的话语指出“让优秀传统文化更好传承”。坚定文化自信、不断推动书法事业繁荣发展,是所有书法家及书法爱好者的光荣责任和使命,我们相信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全国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一定可以实现,在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努力下,中华传统文化定会重新焕发生机活力,绵延不绝。
策展人的话
全国第四届隶书作品展是继今年10月份我独立策划的“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8090'江西篆刻提名展”后,再次策划的展览。我和我的团队希望能够将更多具有思想性的东西融入到展览中,达到“天人合一”的展览效果,让展览本身说话,让观众更加直观地感受书法。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从开始征稿至正式展出历时半年,最终留给策展人的作品是234件入展作品,19件评委作品,36件中国书协隶书委员会作品。布展空间是一个可以容纳120件作品的美术馆、一个圆型穹顶空间和一个阳光长廊空间,后两个空间布展条件有限,但自然光线充足;美术馆刚刚装修完毕,天蓝色的背景墙打上灯光后,配上板裱书法作品,呈现出较好的视觉效果。
内部展厅
展览背景墙为天蓝色,标签与前言背景及开幕式背景的主基调为红色,以迎合江西红色革命的历史文化及江西师范大学校园的建筑颜色,让红色在整个空间内显得更加和谐。
参展作品来自全国17个省、市和自治区,如何区分是一个问题。我们将每一个省份的地图用镂空的方式刻出来,以版图的形式粘贴在每个省的作品之前,让来自全国各地的书法作者能够一进展厅就能看到自己作品的位置,也让每个进入展览空间的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家乡。
地区标识
本次展览作品全部为隶书,故没有做书体的区分,我们根据作品取法、风格、字体大小进行了搭配,尽量减小欣赏的疲劳感,让作品陈列更具层次感。
外部展厅
因为具备完好展览条件的美术馆内只能容纳120件作品,我们将剩余的180余幅作品放置到自然光线充足的圆型穹顶空间和阳光长廊。圆型穹顶空间展架、穹顶屋架均为铁质钢架搭建,与书法作品纸质的材质产生强烈的对比,配上红色的标签和省份标志,增加了欣赏者的亲近感,消除铁架带来的距离感,刚柔并济,让观者产生有别于在传统美术馆观展的感受。
此次展览对我和我的团队来说在展览布置和空间利用上都是一次突破,希望可以通过努力,实现作品、空间和观众的完美融合。
刘帅(右二)与策展团队合影留念
部分作品
校友名片
刘帅,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策展三期校友,现任江西省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志愿者协会会员,江西省作协会员、江西省评论家协会会员。书法作品入展“敦煌风、统战情”全国首届美术书法作品展,全国第八届“观音山杯”书法作品展,获“中国梦 劳动美”江西省首届职工网上艺术节一等奖;书法论文在东莞市首届美术书法论文征稿活动中获得二等奖,多篇书法理论、批评文章在《书法报》、《书法导报》等专业报刊发表。独立策划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8090'江西篆刻提名展,江西省首届大学生书法展,组织策划全国首届陶渊明书法展,全国第四届隶书作品展等省内外书法、篆刻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