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三期释藤:空间·新风景
2017年12月2日至9日,研修院策展三期校友释藤策划的“空间·新风景”将在东莞市长安镇展出。此次展览是第四届中国·长安摄影周的16个风景摄影展之一,将展出六位摄影师的作品。
展览海报
策展人的话
空间是一个相对概念,事物的抽象概念是参照于空间存在的。而风景,一直以来,在人们的潜意识里,通常是美丽、漂亮、唯美的代名词。大家总是喜欢把山水当成抒情的对象,尤其是中国传统的文人艺术创作元素当中,风景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内容。而在诸多的艺术形式当中,摄影更是成为了其中一支生力军。
纵观100多年来的中国摄影史,人们之于风景的影像认知与实践虽然一直处在不断变化中,但是多年来一脉相承的传统“风光”样式有着非常强大的生命力,而且随着业余爱好者群体的大增而突飞猛进。
当人们不断贪恋风景美好的同时,当这种唯美而空洞的影像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受到人们的广泛质疑时,当这种影像价值系统受到90年代初期大规模展开的纪实摄影实践的不断挑战时,唯美化的有关风景的影像采集并没有消失,而是转而成为大批新兴中产阶级热衷的影像实践,并随着数字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成为广大摄影爱好者选择的影像形态。
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出现了规模宏大的城市化改造和变革,各种人造景观随处可见,自然环境遭受极大的破坏和损伤。于是有一部分摄影师在观察身边景象的同时,开始用自己的镜头展开反思和追问,并通过影像的形式,在呈现风景过程当中提供更为独特的视角。
说到新风景,则不得不提到在美国当代摄影史上一个重要的人物:罗伯特·亚当斯。这个亚当斯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美国新地景摄影的代表人物。30余年,他一直用冷峻的黑白纪实照片记录着人类文明在美国中西部留下的痕迹。他将镜头对准这些令自己困惑的东西,一拍就是10年。而他的困惑由此开启了“新风景”摄影的门槛。
在本次参展的摄影师当中,既有拍摄乡村空间的郑忠民,项新平等人,他们把镜头对准了身边的“乡村新风景”,展开客观冷静的描摹;也有把视觉穿入城市以及自然空间的覃义和、李东翰等人,他们无论是拍摄自己的家乡小城,还是触及各地的怪异景观,都把影像当成了陈述的工具;还有朱骏和李华春,则在城市空间里,对某些切面进行了截取和定格,他们的照片呈现出了一种别样的空间和观看体验!这六位摄影师,来自全国各地,但是却不约而同地在拍摄空间里的“新风景”,这些风景看似简单,但是却让人在观看之余留下了印象,并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人们有了反思和追问!
摄影在更多的时候就是一种媒介和手段,至于你呈现什么样的内容,则是每个人思想和内心的折射,而这几位摄影师,都通过不同视角理性客观地把身边的“空间”做了最恰当的表述,这样的空间“新风景”样式丰富,却让人深思。
部分参展作品
李东翰作品
李华春作品
覃义和作品
项新平作品
郑忠民作品
朱骏作品
校友名片
释藤,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策展三期校友,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浙江省评论协会会员、作协会员。独立策展人、摄影评论、专栏作家、栏目编剧。曾获2017年大理国际影会最佳策展人大奖、2015中国丽水摄影节“优秀策展人年度飞马奖”等。出版掌上电子文集《时光且留住:释藤中外摄影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