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文化强国——学习十九大精神学员系列谈之十:2017雄安铸梦张顺兵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文艺研修院各期学员和铸梦计划活动参与者,认真学习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积极贯彻十九大精神,自觉投身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伟大事业中。研修院特此开辟学习十九大专栏,分享大家的心得体会。
张顺兵:把“文化自信”之灯点亮到整个民族
党的十九大,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也为新时代文艺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新时代文艺工作者,要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新时代文艺创作,起于文艺工作者对自身社会主义文化价值的坚定自信。
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是社会主义文艺的先遣队,要坚守艺术理想,保持自身对社会主义文化价值的高度自信,并用“个人文化自信”创作出能让“中国人自信”的作品。这是整个民族文化自信的基础和起点。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在中国文联领导下,用自己的文艺铸梦情怀,不断凝聚推动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磅礴伟力。
二、新时代文艺创作,旨在激励中华民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勇前行。
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应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用真情和行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新篇章,围绕社会主旋律,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不断激励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奋勇前行。
三、新时代文艺创作,重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当代中国精神”。
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应系统性发挥三个作用:一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新时代发展奠定文化根基;二是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新时代发展找到参照、树立标杆;三是歌颂中华儿女追求民族复兴的伟大壮举,讲好中国故事。
四、新时代文艺创作,出于中华民众共同追梦筑梦的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
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将个人的文艺创作行动融入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中,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总之,作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见证者,我们一定要用自己的文艺创作,作出新的、历史性的回应。我对新时代文艺工作者任务使命的理解,归结为核心两点:服务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的个人文艺创作,是基本任务;能够用“文化自信”之灯点亮整个中华民族,是伟大使命。
文 / 张顺兵
作者简介
张顺兵,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2017雄安铸梦”活动参加人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任旭阳集团管理部副总经理、旭阳文化中心主任、《旭阳》杂志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