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动态 | 海外六期史燕明:剪不断的乡愁——中国剪纸传统与创新艺术邀请展
由研修院海外六期校友,北京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史燕明策划组织的《剪不断的乡愁——中国剪纸传统与创新艺术邀请展》于2017年10月25日至31日在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成功举办,相关巡展活动陆续开展。
《剪不断的乡愁——中国剪纸传统与创新艺术邀请展》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文联民间文艺艺术中心、北京市文联主办,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剪纸研究中心承办,集中展出了来自北京、天津、安徽、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内蒙古、宁夏、陕西、浙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汉、回、满、壮、苗、彝、藏、蒙古、布依、鄂伦春等民族170余位艺术家的360余幅作品。展览还展出了部分清代、民国时期的剪纸文物,展示了近年来民间美术学者的研究成果。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陈建文,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邱运华,中国民协副主席、中国剪纸研究中心主任、中央美院非遗中心教授乔晓光,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秘书长沈强等领导参加了10月25日的开幕仪式。开幕式后,展览研讨会在中华世纪坛第一报告厅召开,研讨主要围绕两个议题,一是“中国多民族剪纸文化传统的传承与保护”,二是“中国现代剪纸艺术的生成与发展”。展览开幕式和研讨会由北京市民协主席刘铁梁主持。
开幕式现场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剪纸研究中心主任、中央美院非遗中心教授,本次展览的学术主持乔晓光发言
中国是世界剪纸的原乡,是世界剪纸的发源地。剪纸和神圣的力量有关系,古时候无依无靠的贫苦人靠剪纸与神灵沟通,这是传统民俗赋予剪纸生命的过程。剪纸不仅是艺术性的,更是亲属制度、社会礼仪制度之下的一种艺术交流手段。农村里的剪纸人一边讲故事、唱歌谣,一边剪纸,他们是活在大的文化背景下,不光是活在剪纸中。
现代剪纸源于延安文艺传统,革命艺术家用剪纸语言创作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剪纸作品。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传统文化百废待兴,传统剪纸开始复苏。之后,剪纸艺术家在制作民俗剪纸的同时开始创作表现新生活主题的剪纸。党的十九大以后,我们的文化更加自信,剪纸传承也迎来了更好的时机。
展览现场
现在,我们一方面鼓励文化工作者走向田野,挖掘仍然存在的剪纸民俗传统,保护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剪纸。另一方面,也鼓励更多的剪纸爱好者和剪纸艺术家参与剪纸创作,创作出更多的表现中华民族伟大富强的优秀作品,让民俗生活像窗花一样鲜活呈现。
主展闭幕后,为配合北京市文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和“结对子 种文化”文艺志愿服务活动,相关巡展陆续启动。12月12日至24日,后续校园巡展第一站落户北京师范大学主楼四季厅,2018年还将继续在北京市各大高校和各区基层单位举办巡展,推广普及中国民间剪纸艺术。
【部分参展作品欣赏】
黄土谣
巳蛇戏桂花
五德图
我们聚在一起却各自玩着手机
来源: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
校友名片
史燕明,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海外六期校友,北京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曾主持策划十多个国内外大型展览,2008年荣获北京市妇联颁发的奥运巾帼奉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