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四期陈涌泉:剖析戏曲创作,构建当代审美
发布时间:2018-08-15
字号:
A
A
A
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海外四期校友、著名剧作家、河南省剧协秘书长陈涌泉在文化和旅游部2018“千人计划”编剧高研班上开展了以《戏曲创作与当代审美构建》为主题的讲座,我们选取了讲座中的精彩内容与大家分享。
讲座现场
由陈涌泉编剧的《程婴救孤》登上国际舞台,图为《程婴救孤》好莱坞版设计海报
陈涌泉认为,在整个戏曲创作团队中,剧作家是最有思想的。剧作家不仅要思考戏剧从何处来,更要关注戏剧向何处去,肩负起戏剧发展的总设计师和领航者的责任。剧作家的价值在于思想和文学精神。这是戏曲的灵魂之所托,事关戏剧的健康发展。作为一个剧作家,失去了思想的能力,就失去了主体性和存在的价值,从而会导致“四失”,即作品灵魂缺失、文学精神丢失、发展方向迷失和编剧地位丧失。当谈及构建当代戏曲审美的方法时,陈涌泉认为要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为基础,以坚守中国戏曲美学精神、坚守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为两翼,以持中守正、固本求新为原则,以现代人类共同价值为导向,以培育美的人性为目标。
关于戏曲创作与当代审美文化的关系,陈涌泉表示,戏曲创作一方面受当代审美文化特点的制约和影响,另一方面对当代审美文化的构建也起着引领作用。观众的审美情趣需要引领和提升,不能一味迎合,更不能拉低;戏曲审美的最高层次是审人性之美,而戏曲审美的最高目的在于培育美的人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升人的审美趣味,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人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心灵、美的素养和美的人生。
陈涌泉还探讨了与当代审美构建有关的戏曲创作中的一些问题。他讲到忠孝节义中的现代积极成分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灵魂,绕开它们不可能写出真正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审美风范的精品力作,更讲不好中国故事。陈涌泉还指出,戏剧家要讴歌光辉的人性,审视人之常性,鞭挞丑陋的人性。不能玩味人性中的丑陋,更不能以丑为美。艺术家应该坚持正义,这是艺术工作者共同的价值追求,这也是横亘在每个艺术创作者面前的“大山”,只有勇敢面对,攀登到顶峰,才会领略到别样的风景。
来源 | 艺评世界
编辑 | 国际研修处实习生 孙少铮
校友名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