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多名校友作品入展“影像见证四十年——全国摄影大展”
8月30日,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摄影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影像见证四十年——全国摄影大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此次展览以摄影的独特视角形象地再现了人民群众生活衣食居行、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各方面翻天覆地的变化,彰显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民生等各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我院中青三期校友杨越峦、潘朝阳,中青八期校友廖攀,中青十期校友李洁军,中青十二期校友傅拥军,海外二期校友线云强,海外六期校友刘鲁豫,新文艺群体二期校友严志刚摄影作品入展。
作品赏析
1989年1月27日,辽宁丹东,老山前线第十五侦察大队英雄侦察四连副连长陈学民烈士的父亲,被儿子的战友扶上主席台。
老人平静地说:“我本想接他一起回家见乡亲们的,可他没回来,打仗嘛,怎能不死人?你们能平安回来就和我儿回来一样,我为你们高兴。”战友们簇拥着这位刚强的父亲合影,并告诉他:“我们都是您的儿子!” 线云强 摄
1992年12月,福州某证券营业部,女股民端着望远镜紧盯电视屏幕上的行情。
1990年12月19日,黄浦江畔浦江饭店,一面从旧货市场淘来的铜锣,敲响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第一记开市锣声。8只股票,12.34亿元市值,开启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大幕。 潘朝阳 摄
1994年,西藏那曲赛马会。这是一项规模盛大的传统节日,每年公历8月1日举行,为期5至15天不等。藏族人对马有特殊的感情。在藏北地区,牧民们都知道有一匹好马的意义,赛马节也被当成马的节日。 刘鲁豫 摄
1997年,广州番禺一家工厂生产线上,休息中的男女工人。
在习惯由国家分配工作的年代,给“资本家”打工是件新鲜事。随着改革开放,越来越多农民放下农具,走进城市。 1998年,深圳常住人口64万,打工者120万,其中70%是打工妹。 李洁军 摄
1999年,北京后海胡同里停放的私家车。
上世纪90年代,中国汽车产业相对封闭,可供选择的车型并不丰富,价格也不便宜。以“皮实、耐用”著称的捷达、桑塔纳、富康等成为广大车主喜爱的紧俏货,长期占据着国内中级车市场的主导地位,被称为汽车“老三样”。 严志刚 摄
2006年夏天,浙江杭州,10岁的傅香君要与父母分别,忍不住哭了。香君的父母在杭州打工,她在重庆老家上学,只有假期可以短暂团聚。
留守儿童伴随我国城镇化进程出现。2013年《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万,每5个中国孩子里,就有一名留守儿童。 傅拥军 摄
2013年7月,山西白草口长城。
白草口长城,又名猴儿岭长城,位于山西省朔州山阴县和忻州代县交界的白草口村边上,是山西境内设计最巧妙、构造最精致、现存包砖最完整的明长城之一。高山顶上的一段锯齿形长城更是罕见。锯齿形长城脚下,便是大同至运城高速公路的高架桥。 杨越峦 摄
2017年5月17日,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典礼,两名中国毕业生在该校研究生院新闻专业的毕业生方阵里挥舞着中国国旗。2017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首次突破60万大关。 廖攀 摄
校友感言
▶线云强:二十世纪80年代,我作为老山前线第十五侦察大队四连的战地摄影师,腰上挂着预留给自己的一枚“光荣手榴弹”,留下遗书,全副武装跟随战友们在敌人的眼皮底下穿行,零距离记录英雄们的光辉。1988年3月15日,我军侦察四连与犯境骚扰的敌军交火,战斗异常激烈,副连队长陈学民带领捕俘组在最前沿与敌人激战,不幸牺牲;二排长唐道权负伤后晕倒在草丛中,当他醒来时敌人已距他不足十米远,为了让战友们快速撤离,他毅然拉响了“光荣手榴弹”,以身殉国……
1989年1月27日,沈阳军区在丹东为凯旋归来的我们举行庆功大会,我连被中央军委授予“192师英雄侦察连",我们把陈学民烈士的父亲请到了庆功会场,他是位普通的农民,面对我们他不知说点儿啥好,几个兄弟把他扶上主席台时他一直在说:“我不讲吧,你们多讲一点我爱听”。他没落泪,站在台上好长时间也没说话。老人给将士们鞠了一躬,战友们无不流泪,用掌声等候着老人讲话。老人非常平静地说道:“我本想接他一起回家见乡亲们的,可他没回来,打仗嘛,怎能不死人?解放那会儿死了多少好小伙子啊!我能承受,你们能平安回来就和我儿回来一样,我为你们高兴,都别哭。”战友们的掌声、哭声连在一起,老人在这样声音中接过儿子的军功章,深深地藏进了怀里。战友们簇拥着这位刚强的父亲一起合影,老人没有推辞,坐在椅子的正中央。敬佩之余,我按动了相机快门。父亲送子参军,儿子杀敌报国,这种博大赤诚的父爱,完成了两代人的奉献。正因中华民族有千千万万如此优秀的父亲母亲,有千千万万如此卓越的英雄战友,我们才得以和平安宁,繁荣昌盛……
请永远不要忘记我身边牺牲的战友名字:烈士副连长陈学民、张凤生、二排长唐道权、战士于会勇、李厚亮、闫守波、王玉振......
▶潘朝阳:“影像见证40年全国摄影大展”,是中国摄影史上一次十分重要的展览。观此次展览,作品贯穿改革开放的40年,十分震撼!中国从一个基础建设相对落后、信息闭塞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成为如今的经济强国,改革开放的成就举世瞩目!这是继往开来,中华民族在找回文化自信的道路上至关重要的转折点。
▶刘鲁豫:1994年,随河南摄影创作团进藏采风,驱车千里,餐风露宿,披星戴月,高原缺氧。这份艰辛于摄影人而言均可忽略不计。只为心中那一片圣洁的净土,完成一次精神的升华。在藏北那曲,巧遇藏族一年一度的赛马盛会,我们当然不会错过,但镜头若是仅仅追随、定格赛场上那些精彩的典型瞬间,很难突破常规的套路,我只好在场外寻找机会。当我看到高高耸立的一个高音喇叭,和藏民一张张洋溢着幸福和喜悦的生动面孔交相呼应时,我想象到无声画面所产生的张力,及时启动了快门。通过这样的空间营造,希望给读者留出更大的想象空间,去感受赛场上的激烈厮杀和观众高亢的欢呼声,以及那一曲美妙的高原赞歌。
▶李洁军:做一名摄影家,我的镜头始终向下,始终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原则,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要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时代。
▶严志刚:我此次入展的摄影作品,拍摄于1999年的北京后海。记得当时在胡同里“扫街”(“扫街”是纪实摄影师最常见的进行视觉训练和主题创作的手段),经过一个四合院时,看见一个居民端着一盆水泼在停靠在院门口的富康车上。发生的太突然,我错过了这个瞬间。于是,我等了一会儿,因那时有私家车的家庭不多,洗车服务也没有那么普及,一般都是自己洗车。所以我想车主可能还会再泼一次水。果然,几秒后,画面里的主人又端了一盆水泼在车身上,这次我拍到了这个有趣的瞬间。往往好的照片,都是妙手偶得,根据各种经验有预见性提前判断,也是摄影师的一种能力。这张来自日常生活中的瞬间,随着时间的流逝,今天看起来,透露出更多的含义。随着时代的变迁,过去“老三样”私家车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傅拥军:照片中的小姑娘已经长大成人,现在是重庆一所大学的大三学生,准备考研中。这张照片当时在都市快报刊登之后引起很多人关注,发起了“为留守儿童送路费”活动。我也跟她一家结了对子,一直保持联系并记录至今。
▶杨越峦:影像记录历史,历史存在于细节之中。“影像见证40年全国摄影大展”,摒弃了单纯宣传性展览的思路,和红光亮、高大上的叙事方式,用专注于细节、带有泥土芳香、微尘扑面的照片,再现了40年家国变迁的风雨历程,堪称一部生动鲜活的历史画卷,令人倍感亲切、过目难忘。尤其是图片说明,详细、准确而又简洁、凝练,印象深刻。
▶廖攀:作品入选“影像见证40年全国摄影大展”我深感荣幸,作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国家级大展,我有幸在展览中学习到很多作品的精湛技艺,更学习到许多展览作者关注国人命运,聚焦身边故事的人文情怀。我在美国拍摄的作品能够入选,离不开策展人对改革开放脉络的精心梳理,这使我懂得了在美留学生等美国华人生活题材在国家发展中的历史影像价值,这对我目前驻美摄影工作是极大的鼓励,我将坚持关注美国华人故事,记录华人筑梦历程。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
“影像见证40年”全国摄影大展
展览时间:2018年8月30日 — 9月12日
展览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南7、南8展厅
开放时间:9:00-17:00,星期一闭馆
编辑 | 教学科研处 段洁
校友名片
杨越峦,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中青三期、海外二期校友,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省管优秀专家,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摄影金像奖、河北文艺振兴奖获得者,第四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多幅作品在国展、国际影展等重要摄影活动中获奖,著有《青春牧歌》《聆听自然》《中国·野长城》。《中国·野长城》分别获得平遥国际摄影节优秀画册奖、第六届大理国际影会评委会主席奖。在中国·平遥国际摄影节、中国·响沙湾国际摄影文化周被评为“优秀摄影师”。
潘朝阳,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中青三期校友,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省摄影家协会主席兼秘书长,海峡摄影艺术学校校长。1999年获中国摄影金像奖,作品《玉宇琼楼竞新姿》入选第17届全国摄影艺术展,并获第14届福建省摄影艺术展铜牌奖;作品《鼓起云帆乘东风》《独臂女将》获第12届、14届全国新闻摄影优秀作品奖;作品《古宅老戏》入选中国第九届国际影展;作品《南靖土楼闹元宵》获中国新闻奖铜奖等。出版有《潘朝阳摄影作品集》《潘朝阳新闻摄影》《光影思维》《心花》等作品集。
廖攀,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中青八期校友,中国新闻社美国分社摄影记者,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曾获中国新闻奖、全国影展金奖和银奖、新闻摄影“金镜头”奖年度杰出记者等。
李洁军,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中青十期校友,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主席,新快报副总编辑。曾获“第九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新闻摄影)、“第十四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新闻摄影)、第52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奖)、第十届中国摄影金像奖、“全国十佳青年新闻摄影记者”提名奖、“中国当代十大杰出体育摄影家”提名奖。《人民摄影报》年度杰出图片编辑奖、中国摄影家协会“五十年突出贡献摄影工作者”。
傅拥军,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中青十二期校友,都市快报摄影部主任。2007年获中国摄影金像奖,2009年作品《西湖边一棵树》获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奖,2013年作品《我好想爸爸妈妈》获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奖,2014年获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优秀策展人“飞马”奖等。
线云强,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海外二期校友,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辽宁省摄影家协会主席。北部战区陆军原前进报社高级编辑,大校军衔。三次荣获(第三届、第七届、第八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获中国摄影协会授予的首届“德艺双馨”优秀摄影家、中国摄协成立50周年表彰的为中国摄影事业做出“突出贡献摄影工作者”称号、中国艺术摄影学会金路荣誉奖等。出版发行《战友——线云强军旅摄影20年》《线云强俯瞰东北——空中看沈阳》等十几部摄影作品集。
刘鲁豫,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海外六期校友,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1988年获第二届上海国际摄影艺术展览铜牌奖,2000年获中宣部、中国文联颁发的全国万里采风成果奖,2001年获中国摄影金像奖,2006年获中国摄影50年突出贡献摄影工作者奖,2007年3月获河南省第四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2009年8月《老家的腊月》入展第十三届国际摄影艺术大展,2009年获首届大理国际影会“魅力大理”二级收藏奖。
严志刚,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新文艺群体二期校友,今日头条图片运营总监。作为策展人,先后策划《触碰百年》立体影像展(长沙2014),《看见·看不见》(平遥2014),《失血的山河》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爱国主义教育影像图片展(2015),《你好,我的样子》(北京尤伦斯,2016),《突然街拍》(连州2016)等一系列以影像为主题的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