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五期郭宬:“诗意的影画”——2018第二届“郎静山杯”中国新画意摄影双年展
10月27日,第二届“郎静山杯”中国新画意摄影双年展于江苏开幕。我院海外五期校友、策展人郭宬受邀担任国外画意摄影展览的策展人。该展览以“诗意的影画”为主题,展示了西方文化背景影响下呈现的油画风格的画意影像,让人在欣赏画意之美的同时,更加深刻地思考美的背后反映出的深度和内涵。
策展人郭宬(右)向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李舸(左)及各位嘉宾介绍其策展思路及展览内容
郭宬
画意摄影流派产生于19世纪80年代。十九世纪后半叶,在摄影还被轻视的当时,英国摄影家雷兰德的一幅《人生的两条道路》,以其劝勉性的主题和油画式的构图,受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的极高评价,并从此开启了画意摄影这样一个重要的摄影艺术流派。
画意摄影强调画面中影调、线条、平衡等美学元素,以其唯美的绘画风格表达人文美与自然美,一直是摄影艺术里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并在摄影发展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文化差异,画意摄影在东方慢慢衍变为东方传统文化背景下的以郎静山等前辈为首的水墨国画韵味的画意摄影,而在西方文化背景影响下呈现的则是油画意境的画意之作。时至今日,无论是西方的油画风格还是中国的传统水墨风格的画意摄影,在表现手法、创作理念上都不断创新,加上现代后期手法的更新和层出不穷,画意摄影得以长足发展,摄影师不再单纯追求美,更注重个性展现和作品内容的提升。
遵循这样的思路,在本次新画意摄影双年展中,我策划并带来了来自美国、匈牙利、荷兰等不同国家的八位摄影师作品,我将其定义为《诗意的影画》。一方面侧重于表现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画意作品所呈现出的不同表现形式和意境,实现中西文化的碰撞。所以在策展时有意识地选用充满油画意味的作品,在制作中也选用油画布及其装裱方式,全面呈现出油画的效果和意境。但是,对于画意摄影来说,“画”只是一种形式,更要注重“意”。所以在另一方面,我努力平衡形式和内容之间的关系。我希望通过这组非常唯美的充满诗意的摄影作品,让大家在欣赏美的同时,更能领悟作品背后所传递的信息和深刻内涵。
画意摄影发展至今,已不再单纯表现形式上的唯美,我们将其定义为新画意。驻足《诗意的影画》,欣赏、欢喜、思考、愤怒,悲哀,抑或会心一笑……我想这便是我希望这组作品带给大家的。
《靛蓝》作品之一
摄影师:塔尼·查特蒙(美国)
《曾经,在卡齐米日》作品之一
摄影师:理查德·图斯克曼(美国)
来源 | 尚图坊影像
编辑 | 国际研修处 刘怀彦
校友名片
郭宬(郭净),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海外五期校友,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国际摄影家联盟(GPU)理事、中国国际代表,英国皇家摄影学会中国尚图坊分会主席,纽约摄影学会浙江国际代表。曾获中国摄影界策展最高奖“飞马奖”,担任2012-2017年全球最大艺术类国际摄影大赛——奥赛国际评委,以及美国和希腊等诸多国家的国际影赛和摄影节评委;受邀连续多届担任中国黟县摄影大展国际影像区总策展人,负责策划中美、中英等多个国际摄影交流展览及活动;著有《视·界》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