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苑求索 | 海外一期李钢雕塑建川博物馆委托作品《任正非》创作感想
今年年初,我院海外一期校友、贵州省雕塑院院长李钢受建川博物馆委托,开始创作雕塑作品《任正非》。9月,该雕塑作品在建川博物馆“辉煌巨变:1978——2018”主题展馆正式展出。李钢撰文记录了自己的创作感想,现与大家分享。
李钢和雕塑作品《任正非》
从事雕塑创作近三十年,将灵魂注入雕塑,让作品感动人心、启迪思想是我一直以来的追求。沿着这条路我苦苦探索,用心去研究人物性格、去表达人物精神,让灵魂回归雕塑、植入作品。
今年年初,我受四川省建川博物馆樊建川先生委托,为改革开放博物馆创作了《马云》《莫言》等雕塑作品,《任正非》塑像是其中一件。任正非是位世人尊敬的企业家,他以坚毅的力量推动着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能为任正非这样的时代英雄塑像是我的荣幸。为做好任正非像我翻阅了许多资料,全身心地投入创作,回顾创作过程有以下几点感悟。
雕塑过程中的李钢
思考雕塑对象的生存环境。任正非是贵州人,贵州日照少、雨水多、潮湿阴冷,生存条件十分艰苦。纵观历史,困境让强者更强,绝地逢生的故事在贵州大地不胜枚举。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贵州人不服输、憨直等特点在土生土长的任正非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正能量、有个性、能奋斗的贵州人性格特点激励着我的创作。
以人物的内在特质来确定雕塑造型和雕塑手法。看了太多的图文资料,任正非的形象我已入心入脑。我对《任正非》塑像定了三个目标:一是将任正非波澜壮阔的人生阅历浓缩于雕像之中,二是以《任正非》塑像来激励人启迪人,三是以《任正非》塑像来体现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我苦思冥想将目标带入梦中,半梦半醒间脑海里出现了一个巨型的钻头正突破地壳向上崛起,它不停地螺旋上升着,力度越来越大、越来越高……我从梦中惊醒,顿时有了创作《任正非》雕塑的灵感:雕塑整体呈螺旋上升的动势,任正非的头部引领着粗壮的脖颈强力扭动,犹如从地心崛起的巨大力量,又像平地升腾的龙卷风势不可挡。
雕塑作品《任正非》
《任正非》脸部皱纹堆垒,历尽苦难和沧桑。我在塑造时激情澎湃,泥土在手中变化,或波涛起伏,或扭曲储力,或凝结成冰,或飞扬驰骋。《任正非》每一块肌肉每一个细胞都蕴含着不达目的永不罢休的韧力和狠劲。创作时我浑身热血沸腾,感到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与雕塑的每一个细节完全融合,雕塑与我形成了一种联结,仿佛是一种天人合一的能量场,有了一种锐不可当的精、气、神。
来源 |《贵阳晚报》
编辑 | 国际研修处 刘怀彦
校友名片
李钢,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海外一期和策展一期校友,贵州省雕塑院院长,贵州省雕塑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二级美术师。作品《今年喜事多》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莫言20121011》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2014年作品《北极悲歌》参展“儿时的梦——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学员作品展”。2017年作品《时代楷模文朝荣》获“多彩贵州大型书画双百创作工程”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