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动态 | 海外五期冯石负责的纪录片《中国现代木刻传统研究——神州版画博物馆馆藏梳理》在四川首映
10月17日,《中国现代木刻传统研究——神州版画博物馆馆藏梳理》纪录片首映式在四川美术馆举行。我院海外五期校友、四川美术馆展览部副主任冯石担任该项目负责人。纪录片获得2016年度中国文学艺术发展专项基金资助,于2016年8月25日投入实施,于2019年2月最终完成结项。
首映式海报
据冯石介绍,该纪录片项目在长达两年半的人物走访、史料查找、学术发酵过程中,先后完成李少言、牛文、张漾兮、丰中铁、江敉、李焕民、吴凡、徐匡、吴强年、江碧波、阿鸽、其加达瓦等近二十人的史料搜集和口述史录制。与此同时,鉴于许多重要版画家在近几年间相继离世,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扩大走访范围,先后采访了与选题相关的当代重要版画家和版画史学家、中国现当代美术史学家齐凤阁、凌承纬、张颖川、王林、苏新平、代大权、康宁、陈琦、康剑飞等人,以达到研究资料的完整性,拓展项目的学术深度、广度与纬度,更重要的是保证研究方向的准确性。
首映式现场
纪录片总长45分钟,以中国现代版画发展史为背景,以四川现代版画发展史为主线,通过相关人物的专访与经典作品、详细史料相互应证的方式,希望能够完整、清晰地呈现中国现代版画史的发展逻辑、时代语境和未来可能。
首映式现场
冯石作项目汇报
作为项目负责人,冯石认为该项目意义深远。木刻作为中国独特的版画种类,四川作为中国黑白木刻学派的生发、传承、发展之地,在新兴木刻运动整整八十年的当下,本项目通过对中国现代木刻节点式人物的线索性呈现,试图复原中国现代木刻发展历程中各个重要阶段的真实现场,厘清中国现代木刻各阶段的文化学、社会学、传播学和美术史、思想史价值,以此重构中国现代美术与当代艺术的上下文关系。以中国现代版画发展历程为入口,重觅中国文化现代性转型的路径与方向。
纪录片首映
四川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平志英在致辞中讲到,纪录片在第十三届全国美展版画展区现场公映,是近几年四川文联对中国现代版画研究与梳理工作的重要成果。在这三年的工作中,项目负责人冯石同志所展现出的负责、敬业、主动的工作态度,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基于神州版画博物馆馆藏体系的美术史藏、研、展工作的顺利、完整开展。希望四川的文艺工作者特别是版画工作者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四川版画一贯以来的全国性影响力添砖加瓦,承担新一代美术人应该承担的文化责任,发挥新一代版画人应该发挥的重要作用。
中国国家画院版画院副院长、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神州版画博物馆馆长阿鸽在首映式上讲话称赞了项目负责人冯石在这三年的研究中始终保持着工作的主动性和敏感度,希望这部纪录片能让更多的社会观众开始了解版画,让更多的版画创作者重新认识版画。
神州版画博物馆在中国新兴木刻运动先驱李桦、古元、李少言的共同倡议下于1992年成立于四川成都,内设于四川美术馆,在成立后的十年间完成了从上世纪三十年代新兴木刻运动至新世纪初,中国现代版画长达八十年的历史性收藏,这样的馆藏方向及其完整性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中国现代版画自1931年生发之日起,伴随着抗日救亡和民族觉醒、解放战争与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与艺术当代性的转型、新世纪以来与媒体技术的结合,对中国现代版画史的梳理,不仅具有艺术史研究的本体价值,更对党史、国史、民族思想史和中国文化现代性转型的研究与书写具有独特意义。
校友名片
来源 | 四川美术馆
编辑 | 国际研修处 刘怀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