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9 | 张国梁:用心打磨 雕塑灵魂
用心打磨 雕塑灵魂
新文艺群体四期校友、高级工艺美术师 张国梁
春华秋实,一份耕耘,一分收获。过去的2019年,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取得了一些进步。
这一年,我创作完成了三件作品:《中国梦》《羿神》《瞾》。
《羿神》
作品《羿神》,取材于《山海经》中的上古神话故事“后羿射日”。作品将夸张的造型语言与现代材料相结合,表现后羿勇敢拼搏、坚持不懈的精神形象。我想通过这样的艺术形象,传达中华民族勇于进取、敢于拼搏,为创造美好生活而不屈不挠、不懈奋斗的精神。
《瞾》
作品《瞾》,取材源自于佛教观音部果德之尊千手观音,意为无量广大、圆满。作品用不锈钢材质,呈现观音法身在光线下的虚迷之感,蕴含佛家“空”之思想意境:空不遣有,有不离空,空中摄有,有内存空。这次创作也是将传统题材与现代手法相结合,从古代艺术元素中寻求其变化,通过解构与重构,整理形成自己创作语言的一次探索和尝试。
雕塑艺术的创作过程是一个不断再创造的过程,需要不断的否定与确定,不断的回头审视。其中,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是创作者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所谓思想性,就是作品要有主张,是对文化的自觉传承和弘扬,是作者思想的火花与观众心灵的共鸣;所谓艺术性是艺术创作独特的风格,自成一体,独一无二,能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永留人心。就好像人的精、气、神一样缺一不可,它们共同支撑了整件作品的灵魂。此外,在创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观念和形式难以协调统一的问题。对此,我的感悟是:不是要割舍其中任一方,需要做的是去克服违和感,使两者可以相互让步,相互服务,和而不同。
张国梁结业照
今年10月30日至11月20日,我有幸参加了中国文联举办的第四期全国新文艺群体拔尖人才高级研修班。三周的学习生活短暂而充实。“守正创新、担当使命”的研修主题,多样化的培训研修方式,拓宽了我的眼界和思维,收获丰硕。特别是使我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坚定了根植现实,遵从内心进行创作的信心和决心。我认识到,心灵的觉悟和探索之路需要扎根于中国的文化理念中,才能使我们的作品正真拥有文化的精神和灵魂。一名文艺工作者,必须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创作出好作品。
在今后的创作过程中,我会不断提高自身的学识和人文修养,从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抽取最具典型的文化符号,并将自己对文化、对生活、对美的理解融会统一,用当代的雕塑形式和语言进行创作,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坚持创新创造,让作品更有内涵、打动人心,为新时代的文艺创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作者名片
编辑 | 教学科研处 许文彬
文中图片由作者本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