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娅菲、柯书剑:传统题材的现代表达——舞蹈剧场《沈清传》创作谈
点击看宣传片
苏娅菲:关于剧情的设定与人物在虚实之间的塑造
《沈清传》是朝鲜族家喻户晓的故事,主人公沈清生性善良,天真可爱。她与盲父的生活简单朴实,寻常之中自有幸福。但是,长大后的沈清意识到双目失明的父亲生活有多么不易,她决定牺牲自己,忍痛离开父亲,投身祭海,以此来换得父亲重见光明。本剧选取了这一弘扬孝道文化、传递人性美好的民间古典文学剧本,结合中国朝鲜族鲜明的文化元素,进行了舞蹈剧的改编。
在前期创作过程中,我们着重思考如何让这一民间文学故事在艺术上满足当代审美需求,从视觉和情感中真正走入观众的心里,以朝鲜族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孝德规范来建构一种人性感召。我把矛盾冲突放在了剧情里人物内心虚实之间的自由转换中,充分运用舞台空间、抽象的剧中形象等,以微妙的细节来塑造人物的内心。通过一步步的积累,为最后沈清“以身祭海”做足心理铺垫。
在这部舞剧中,我们以当代艺术的视角,审视题材的现代表达。从对很多传统事物和形象的艺术再造中,我们看到新的生命力被激发出来。
苏娅菲创排作品
柯书剑:剧中的创意亮点
剧中第一个创意亮点,将“折扇”这一极具东方韵味和朝鲜族文化气质的物件赋予强大的语言功能。在舞美设计上,把折扇的形象运用在舞台大视觉的设计中,以灯光营造纯色折面的剧场环境。同时,巨幅折扇还被用作环境移变与剧情转折的提示点和强化点。在舞蹈编排上,折扇不仅仅是演员手中的一个道具,更是融入到剧情当中的一个重要角色,承担起了强化舞台空间与剧情的演变功能。为了进一步强化折扇在舞台上灵活自如的表达,我们还设立了“纸扇人”这一穿梭虚实之间的独特形象,他们是“沈家屋檐”“庙堂木门”,又是街景上串流的人群,犹如一个个画卷般的意象。
演出剧照
剧中第二个创意亮点,是使用复线结构展开,设立“海”的形象并贯穿全剧,其与沈清的对话串联起人物的思绪与剧情的矛盾。“沈清”内心的情感线和故事的发展线明暗交织,为呈现人物精神世界打开了更丰富的空间。剧中,“海”挥舞着白色的巨幅长纱,犹如海浪,静谧、涌动、翻滚,附和着剧情为观众带来强烈的意象感受。
剧中第三个创意亮点,是由中央民族歌舞团朝鲜族歌唱家卞英花演绎的朝鲜族“盘索里”。她不是简单的伴唱:有时是从第三视角讲述故事的“唱剧人”,将这动人的亲情与爱娓娓道来;有时又直抵人物内心,将演员的肢体情绪与唱腔的张力相融合,为人物“发声”,将剧中传递的情感推向高潮。
本剧的创作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次探索与实践:用饱含爱意、充满温情的叙事方式架构作品,让“沈清”的孝徳穿越古今;用极具视觉冲击的色彩和朝鲜族舞蹈的丰富语汇,展现朝鲜族审美品格。同时,将浓郁的传统风格韵味与当代艺术趣味相融合,亦是本剧在审美理念上的探索与追求。
柯书剑创排作品

图文由校友提供
编辑 | 教学科研处 许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