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可畏:大型跨界融合剧《济南济南》创作谈
发布时间:2021-01-13 字号: A A A
       2020年12月28日,由我院中青七期、领军一期校友,山东省音乐家协会秘书长吴可畏作曲的大型跨界融合剧《济南济南》在山东剧院成功上演。该剧以艺术展现民国济南风貌为追求,以山东民间舞蹈元素为语汇,融合山东琴书、山东大鼓、杂技、相声等多种艺术形式,讲述了民国末济南一家人历经沧桑、相互守望的温馨怀旧故事。今日分享吴可畏的创作谈,以飨读者。

       作为本剧的作曲,如何用有温度的音乐去绘制民国时期老济南的泉韵湖景,如何在传统与时尚的熨帖融合中去展现亲情、爱情、友情,是我创作中的核心美学追求,同时也是写作技术上的难点。

点击此处看宣传片

       一、打破常规,充分发挥原创音乐的画面想象力

       《济南济南》是一部以舞蹈为主要载体的跨界融合剧,也可以理解成一部跨界融合舞剧。按照舞剧创作的惯例,编导通常会找一些现成的音乐素材进行剪辑拼贴,做出一个半成品模版,然后让作曲按照模版的风格去发挥创作,这样做的最大好处便是创作出来的音乐与编导的构想会最大程度契合,避免返工。然而,在本剧策划伊始,总导演张宏反其道而行之,让作曲根据剧本的剧情文案自由发挥,不限定素材、速度、风格,由作曲者根据理解去铺陈乐思,然后由编导根据音乐量体裁衣设计。
       这一创意在一开始让作为作曲的我大为惊愕,感觉没有任何方向,无从下手,在创作的初始阶段也确实如此。然而,在我逐渐进入状态,并成功设计出“家荷与家柳”“家荷与泉生”(编者注:家荷、家柳、泉生为本剧三个主人公)“老济南韵味”“老济南活力”四个音乐主题之后,真切感受到了导演不拘一格的初衷。不受条框束缚下创作出的音乐具有一种灵气、灵动,没有沾染太多匠气,这正是导演所要呈现的老济南泉水人家的生动状态。在首演后,本剧音乐广受好评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二、多风格音乐元素在兼收并蓄中浑然一体、相得益彰

       作为一部跨界融合剧,民族民间风格曲调、山东琴书、山东大鼓等曲艺风格音调,具有时代时尚感的世界音乐风格电子旋律,山东鼓子秧歌风格的舞蹈音乐语汇,西洋交响化的恢宏管弦乐配器,流行中国风等音乐元素都成了这部剧在音乐创作方面的必备“佐料”。如何将其自然融合而不显杂乱,便成了创作上的关键环节。
       对此,我首先进行了美学上的认真思考:首先,确保四个核心音乐主题形象在音乐风格语汇上的统一,尽管其音乐形象各不相同,但均为山东民间音乐素材或曲艺素材的变形加工而成;其次,全剧21个舞段的核心音乐动机都是这四个音乐主题的变形展开,杜绝与此无关的旋律堆砌,从而最大程度保障音乐的核心结构;再次,在传统民族民间或曲艺风格的横向旋律线条下,和声配置一定是反传统的,一定是带有印象色彩的意外高叠和弦进行为主,这样便可以避免民俗音乐风格的“乡土化”老调重弹,体现出时代性的音响特质;最后,配器上不拘一格,无论是管弦乐、民乐还是电子音乐,只要是有助于剧情画面推动与呈现,均可为我所用。 

       三、将技术融入情感之中,写有温度的音乐

       音乐创作是一项高度理性的工作,但是其最终是为了感性呈现。作为一名创作生涯已经超过二十年的作曲者,技术已经不再是我的创作负担,于是在这部剧中,我更多尝试让情感先行,先努力去感受这座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城市,一城山色半城湖的一呼一吸、一颦一笑。创作期间,我无数次去大明湖、曲水亭、千佛山、趵突泉这些名胜,去触摸老济南的脉搏,无数次为了创作一段可以让自己感动落泪的主题旋律而殚精竭虑,最终才完成了这部跨界融合舞剧的音乐。

       心怀美好,用音乐雕刻一段旧时光——这就是我在《济南济南》音乐创作上的初心和追求。

吴可畏审核作品

       校友名片

       吴可畏,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中青七期、领军一期校友,山东省音乐家协会秘书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合唱联盟副主席,中国合唱协会特聘青年专家,山东英才现代音乐舞蹈学院院长,青年作曲家、指挥家。创作有交响乐、民乐、歌剧、舞剧、室内乐、歌曲、影视剧音乐等百余部,作品曾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群星奖、中国音乐家协会金钟奖作品奖、中国音乐家协会“听见中国听见你”优秀歌曲奖、全军文艺汇演创作奖、山东省政府奖泰山文艺奖一等奖等国家级、省级重大创作奖项几十余项。

图文由校友提供

编辑 | 教学科研处 许文彬

编发 | 信息网络处 姜妍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