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感悟|秦琴:“拐过去就有新的路”电视剧《千万家》剧本创作谈
发布时间:2023-03-08 字号: A A A

编者按:经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推荐,新网二期校友、青年编剧秦琴申报项目——36集现实主义原创电视连续剧《千万家》剧本创作,入选中国文联2022年度青年文艺创作扶持计划。该剧讲述的是三个家庭、两代人、前后四十年的群像故事,目前剧本创作已完成(部分),并计划于2024年投入拍摄工作。今天,让我们一同来聆听秦琴畅谈剧本创作背后的故事。

从28岁到30岁的这三年,我独立创作了三个剧集的剧本且全都顺利开机。对我来说,闭门创作虽然孤独且难捱,但山高路远总有头,也希望自己在创作中挑战更多的可能性。

秦琴编剧作品海报

三十而立,对我而言在于立心,我想要静下来去探寻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30岁之后,我有了更大的“创作欲望”,想要写需要我去攀登的那个故事,即那部在我心中酝酿已久的作品——《千万家》。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我申请了中国文联的青年创作扶持计划。2022年7月,我收到文艺研修院的消息,《千万家》顺利通过初评,将与中国文联和全国其他相关单位推荐的项目再进行评比。经过又一轮评审和专家终审,我惊喜地得知《千万家》成功入选了青创扶持。入选扶持计划最大的意义,是让低迷时期的我仿佛被光照亮,也让我确信——“这个故事,我可以写。”

采风图集

受资助后,我得以开启了又一轮深度采风之旅,有了和许多人交流《千万家》的机会。大家都会问我一个问题,“你这么年轻,怎么会想要写这样的故事?”

我是一个小镇姑娘,在乡村度过了童年,小时候我爷爷还需要挑水回家做饭。他去世之后,我总能想起那根扁担压在他瘦弱的双肩上,两只水桶晃荡着,那水走一路溅一路的画面。有一次和奶奶聊天,她说,“我怎么都想不到,我们有一天再也不用担水做饭了。”而我的小侄女,生于一零后,成长于城市,她问,“为什么要担水?去哪担水?”那个瞬间我有一个感觉:上一代的人不相信会变得那么富,而下一代的人不相信以前会有那么穷。比起她们,我正好是承上启下的这一代,我可以回望过去的来时路,也在展望未来要去向何方。我热爱且深沉地热爱我脚下的这片土地,我相信是人的力量造就了奇迹,感激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接力,让我们可以在时代和父辈的托举之中,活得更有尊严,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秦琴与创作团队赴明月村采访

这次采风,回到了我的家乡四川射洪,在射洪文联、射洪作协及射洪诗词楹联学会的帮助下,举办了两次故事论证会,做了10多个人物专访,45个人物群访,走过了8个村镇县市,光是采访录音就有将近20个小时,采访资料文件也近20G。这些不仅仅是数据,也是父辈们口中的80年代。

论证会上,叔叔阿姨们在回忆往事时讲到哽咽,说到流泪。家是中国人的根,让他们流泪的往事就是我们不能忘记的每个家庭的家史,所以《千万家》在讲什么?宏观来说,有时代的变迁,具体的说,是年轻一代容易忽略的平凡家庭回忆录,是我们的来时路。

《千万家》故事论证会现场图集

采风接近尾声时,我得到消息,中国文联聘请中央戏剧学院路海波教授对项目进行指导。开始时我有些不安,路老师不仅在专业上是权威专家,他也和故事中的父亲主角是差不多的年纪,我害怕“年轻创作者”的稚嫩在真实的人生记忆面前显露无疑。但会议之前,路老师给我发来鼓励,说他看得很感动且看到了我的用心。在指导中,路老师给了两句总评,第一句是“你这个故事是改革开放的编年史,平民的史诗”,第二句是“(故事)既有年代的真实感和接地气,又有年轻人的时尚感。”听到这两句话,我颇为感动,如果说入选扶持计划时,我的感觉还是“这个故事我可以写”,和路老师交流以后,我的感觉则是“这个故事我可以写好,我要努力写好。”路老师还鼓励我,这个故事的人物刻画要可信、可敬、可爱,努力展现出中国人的开拓精神,讲好中国故事。

秦琴远程接受路海波老师的指导

春天即将到来,行业正在重现活力。目前,制片方力天影业已拿着现有剧本初步对接了平台以及导演,并且都有了一些正向的反馈。在这个作品的创作周期上,我给自己的预期比其他作品的周期都长,故事里是四十年的时光,故事外也需要创作者停顿和沉淀。三个家庭两代人的人物群像,也要求我更多去看到“人”的生活。曾经的我把生活和创作是分开看的,因为行业快速运转,结果来得很快,所以我总是告诉自己,写完了这一个,我就去健身,我就去旅行,我就去怎么样。现在慢一点,也因为明白了,我们作为职业创作者,永远没有办法割裂生活和创作,所以要把创作当做生活的一部分,把生活当做创作的一部分。在看不到终点的马拉松上,坚持和毅力就决定了我们的终点。

秦琴与创作团队在九道拐村采风

采风时去了一个地方,叫九道拐村,是角色刘生根部分原型人物李仕奉先生的老家。写到这里,我打开了采风时记在手机上的灵感备忘录,找到了当时写的一句话——“当刘生根人到中年,再次陷入低谷时,他回到九道拐村,回望了自己的成功和失败,他会感叹,原来生活啊,就像九道拐的路,拐过去了,就会有新的路。”

路,从来都不平坦。未来,也许我还会面临诸如“这么年轻能写好这个故事吗”的质疑,面对每一个影视项目都有的“九道拐”,但是在走访了更多父辈的人生之后,我更加确信了这句话——生活啊,就像九道拐的路,拐过去了,就会有新的路。

校友名片    

秦  琴,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新网二期校友、青年编剧。主要代表作品有:电视剧《无与伦比的美丽》;网剧《不可思议的爱情》《酋长的男人》;电影《上马追风》《药仙》《爸爸来了》;音乐短剧《幻乐之城》《对不起》等。其中电影《上马追风》获得2016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床头单元最具创意奖;电视剧剧本《千万家》入选中国文联2022年度青年文艺创作扶持计划、四川省广播电视局2022年度“我们的新时代”选题计划。

编 辑 |  杨梓桐

编 发 |  段佳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