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感悟|谢长慧:追旅思——舞蹈与舞蹈影像作品《乘风》创作谈
发布时间:2023-10-16 字号: A A A

编者按:我院“2022携手铸梦”扶持项目——由新文艺群体五期校友、北京四革马艺术工作室创作总监、青年导演谢长慧创作执导的舞蹈与舞蹈影像作品《乘风》不久前在第十八届北京市舞蹈大赛亮相,并取得舞蹈作品专业青年组(单双三)创作一等奖、舞蹈影像作品短片组三等奖的成绩。为何选择这样的创作主题?舞蹈与舞蹈影像的创作有何区别和联系?今天,让我们聆听谢长慧的创作感悟。




舞蹈与舞蹈影像两个不同版本,即相辅相成又各自独立绽放光彩,于我而言这是一次全新的探索与尝试。


——谢长慧                           







△舞蹈影像版《乘风》剧照


2014年,我受邀担任敦煌首部实景剧《敦煌盛典》总导演工作,因为这部剧的缘起,开始接触敦煌历史文化。也因为这部剧,我有近4年的时间往返北京与敦煌,甚至是驻扎在敦煌。正是这样的一段经历,让敦煌文化、敦煌舞蹈在我的血脉里生根发芽。之后,我又受邀为北京卫视环球春晚创作舞蹈《丝路新语》、为北京舞蹈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创作国标群舞《丝路·行》两部与敦煌舞蹈相关的作品。在创作过程中,我尝试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舞种进行融合,如在《丝路·行》中将敦煌舞的手姿与拉丁舞的步伐、胯部的律动相结合,探寻中国国标舞作品的独特表达。 


随着不断地创作与积淀,我对通过作品表达创作者的思想观念有了更多的渴望。如果说以前的创作都是收到邀约被动的选择,这次《乘风》的创作选材则是我的主动选择,是我作为一名创作者当下想要去表达的思想。依然记得第一次在莫高窟看到被盗取损毁的壁画、残缺的塑像给我的内心带来的冲击。所以不同以往的,这次创作我给自己设定了舞蹈作品+舞蹈影像作品双轨并行的创作计划,希望通过互联网的传播,让更多人去关注到这些流失海外的文物。

△参考资料




我和创作团队在前期做了大量的采风工作,收集众多文物信息。随着对故事的深度挖掘,我感到文物不仅是历史文化的载体,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再现和见证,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深厚的历史脉络。岁月悠悠,这些文物,向我们诉说着往日的故事,诉说民族的历史记忆。因此,《乘风》以“文物回归”这一主题为支点,以敦煌莫高窟328窟正壁龛左侧一尊唐代供养菩萨佛塑像流失海外的真实故事为依据(第328窟西壁佛龛内的雕塑群像均为唐代原作,而其中南侧一尊供养菩萨于1924年被美国人华尔纳盗走,现藏哈佛大学赛克勒博物馆,这尊佛塑已阔别故土近百年),我们力图展开一场心灵的回归之旅。


△舞蹈版《乘风》剧照



△舞蹈版《乘风》片段




于我而言,这次创作所带来的最大挑战是需要导演在舞蹈、影像两种创作思维下不断的转化与融合,打破空间限制。舞蹈版作品运用LED光条制作出长方形框架道具,营造出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即视感,沉寂千年的佛塑在光晕旋转间,缓缓睁开眼睛,舞蹈语汇以点状局部顿挫感舞姿为主,营造佛塑由雕塑逐渐复苏灵动的状态。以一条从舞台后区中心处到舞台前区中心处的竖线调度,演员以背对观众的形式,不断向舞台前区移动并变化着舞姿,直到舞台最前区才以一个盘座的形态面向观众转过身来。我在创作中就想象这尊佛塑从遥远的历史长河中走来,逐渐在世人眼前清晰。


△谢长慧在拍摄现场


舞蹈影像版本的拍摄并不像我起初想象的那般容易,它并非舞台上舞蹈作品的简单录像呈现,而是舞蹈与影视创作的相互融合,通过摄像机和舞者之间的关系,在剪辑过程中将两者有机交织在一起,呈现出一种电影般的舞蹈视频作品。如摄影大师坎宁汉曾说:“当摄影机的运动与编舞动作相一致的时候会产生一种协同性,创造出舞台不可能完成的动作体验和审美体验”。因此,我开始撰写拍摄剧本、细致到秒的分镜头脚本、设计制作道具,甚至大量的学习镜头转场、画面构图、剪辑手法等。


影像版中,我们力求将表演置身不同真实场景环境中,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官冲击。通过剪辑处理,特写镜头对细节的刻画,近景镜头对肢体语言的勾勒,兼顾视觉张力,并将舞者内心潜在情感外化,将作品中蕴含的回归之情充分传达。从外部空间到内心空间,场景随之表演情绪推进不断的变化,走回到大漠,走回戈壁丘陵,走回莫高窟。


舞蹈版与影像版结尾处理各不相同,舞蹈影像版是镜头逐渐拉远,定格在一幅328窟残缺的佛龛塑像黑白照片前。而舞蹈版的结尾则是佛塑望向东方,依依不舍回到LED框架中,在慢速的旋转中恢复为雕塑质感,任凭时间的流淌继续静静的等待。


《乘风》自2023年4月29日“世界舞蹈日”线上发布以来,已分别在舞蹈中国、中舞网、舞影佳创等多家国内舞蹈新媒体平台转载展播。同时,该作品还入选2023罗马国际舞蹈大赛舞蹈影像单元展映、2023旧金山舞蹈电影节展映、2023第二届北京国际舞蹈影像艺术季展映等线下展映、2023意大利独舞节舞蹈影像单元展映活动。今后将继续参与在国内外的舞蹈节舞蹈影像单元的展映,并与一些国内博物馆的相关展览联动,希望全世界更多的观众看到这部作品,关注到中国流失海外的文物。未来,我也将继续延续舞蹈+舞蹈影像的创作思路,新作品《三星堆·玄鸟》已经在策划和筹备中,希望尽早与观众见面。



校友名片:



谢长慧,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新文艺群体五期校友、北京四革马艺术工作室创作总监。个人曾担任国内多部文旅剧作总导演、创意策划、执行等工作。作品《丝路·行》荣获93届英国黑池舞蹈节拉丁团体舞冠军、北京舞蹈学院“学院杯”最佳创作奖、最佳表演奖,入选北京舞蹈学院百年百部作品集;为北京电视台春晚打造创意舞蹈《青花瓷上的鱼》荣获中国广播电视协会颁发的“第二届全国2011春节电视文艺晚会最佳节目创作奖”;实景剧《敦煌盛典》荣获2015国家艺术基金跨界融合作品资助;舞剧《念想》荣获2016国家艺术基金小型舞剧作品资助,入选国家大剧院“舞蹈十二天”展演;舞蹈《厚土》荣获2021山东省“泰山文艺奖”;舞蹈《乐大夫·祈》入选第十三届“桃李杯”全国青少年舞蹈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作品《日当午》入围第十四届“荷花奖”中国民族民间舞终评。




撰稿|谢长慧
图片|谢长慧
编辑|杨梓桐
编发|李  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