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探索 | 积极探索新机制 培养人才促发展——扬州市文联为新文艺群体进行职称评定
发布时间:2018-08-07 字号: A A A
       给新文艺群体、新文艺组织的从业人员评职称,是激发新文艺群体积极性的“实招”,也是保护民间传统艺术、推进文化走出去的“新招”。扬州市文联自2009年起便开始为新文艺群体进行职称评定,至今已是第十个年头,这一举措极大丰富、壮大了扬州的文艺人才队伍,推动了扬州市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
       缘起:民间工艺品海外“遇冷”
       早在2006年、2007年,扬州市文联曾多次组织民间工艺品赴新加坡展销,尽管这些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充满鲜活地域文化色彩的工艺品获得了新加坡朋友们的褒赞,但由于绝大多数工艺家没有官方认定的技术头衔——职称,缺少“名气”和“品牌”,导致展销品质量优,价格却始终上不去。由此,扬州市文联认识到,当下迫切需要对民间工艺美术人才进行资质认定,藉以提升民间文化产品在海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

2007年,扬州市文联以江都为试点,为民间工艺美术人才评定职称,取得成功经验后,2009年,扬州市委宣传部、扬州市人社局、扬州市文联联合开展了对新文艺群体中民间工艺美术人才资质认证工作——评定技术职称。2012年,扬州市文联又召开了多次新文艺群体调研会,经过调研发现除民间工艺外,艺术培训、民间群众文化等多个领域的新文艺群体也急需职称评定工作。为此,扬州市文联与扬州市人社局共同制定了《体制外文艺人才职称评定暂行办法》,对包括民间工艺美术、艺术培训、民间群众文化表演创作在内的3大类文艺人才职称评定的范围、条件、方式和程序等作出明确规定,并将专业技术资格划分为3个级别:员级、助理级、中级。《暂行办法》以申报对象从事的产业规模、获得的经济效益、自身的科技应用能力、取得的业绩作为主要评价依据,做到“四重”:重实际操作能力、重效益、重业绩、重贡献,向一线倾斜,向突出贡献者倾斜。

专家团在对申报材料进行集中评议和现场表决
       这项工作自2009年开展至今,共吸引千余人申报,其中500余人通过评审获得初、中级职称。
       成果:文艺工作者有了“技术身份证”

对于民间工艺类别的申报者来说,他们大都入行早,往往属于师带徒传承,没有经过完整系统的学校教育,技术经验丰富,但文化学历不高,在撰写论文、编制综合材料、甚至填写表格上都存在一些难度。此时,扬州市文联的服务特色充分彰显出来,工作人员不分巨细,不厌其烦,对申报者所有的疑难问题和不到之处,一一予以解答和示范指导。

专家团在对现场工艺制作进行审核
       来自江都的花灯制作者陈志康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做了30多年的花灯,还能参加职称评定。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扬州市文联的新文艺群体评职称工作,陈志康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进行了申报。当他看到申报表格时,就头疼犯难了。市文联的工作人员手把手教他填写,还一次次电话指导他完善材料。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使他的申报材料既能如实反映出本人的技术水平,又全部符合《暂行办法》要求。评上了中级职称以后,陈志康的生活迎来了许多全新的变化。他先是在2017年参加了江苏省首届乡土人才传统技能技艺大赛,从三百多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奖项并被破格晋升了高级专业技术资格。2018年元宵节期间,他更是在扬州的大型商业中心——京华城内卖起了花灯。“商人也是看你的职称和作品的。”有了高级职称的陈志康很快与京华城达成了合作,在商场中心搭起了48平米的展示舞台售卖自己制作的花灯,让他的花灯从小地摊一跃进驻到大型商场。
       宝应鲁垛的绣娘莫元花一直在自家的乱针绣加工厂内为苏州等地的大刺绣厂作加工。自从评上了职称以后,有了官方的认证,她注册了自己的商标,产业也越做越大,从一开始的小加工厂到如今创办“添彩绣苑工作坊”,培养了新生代绣娘十多位,销售产值超过百万元。她还与县职教集团联合开办乱针绣职业技能中专班,多次邀请苏州、常州等地的刺绣大师来鲁垛传授技艺,为当地的乱针绣产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现如今的莫元花不但获得了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省巾帼创业能手等多项殊荣,更是当选为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推广:首创之举激起巨大反响
       文化产业发展,迫切需要众多的文艺人才作为支撑,扬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探索人才资质认证新机制,促使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资产,让民间艺术家变为企业家,进而转变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这对于当前扬州文化产业的推进,具有特殊而又重要的意义。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扬州市文联拓展新思路,服务新对象,探索新方法,带头开展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定工作无疑具有重要的前瞻性和示范性。
       这项工作获得了江苏省文联2011年的创新奖,并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反响,中宣部舆情信息局的《舆情摘报》、《中国文联简报》、《中国艺术报》、中国文联网、中新网等多家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称赞这项工作对民间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江西、云南、安徽等地派人前来学习取经,贵州、河南、山东等地来信来电要求寄送资料。去年以来,中国文联、中国曲协、中国音协也来扬就新文艺群体的职称评定工作进行调研。
       意义:提升文联实力的“助推器”
       评职称是一把钥匙,它打开了文联探索行业管理的大门,在文联的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是实现了文联在新形势下的职能拓展。这项评职称的工作既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又得到了人事部门的通力合作,更得到了新文艺群体的热烈拥护。文联也从单纯的文艺群团管理者,跃升为地方文明建设的助力者,文联的活力和实力也随之大大增强。
       二是在行业服务的过程中扩大了文联的影响。面对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全面提升文联在先进文化中的引领能力、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技术职称评定给文联带来了广泛的社会美誉度,无形中扩大了文联的影响力、号召力,也为文联其他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助益。
       三是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技术职称评定大大提高了文艺工作者的身价地位,使他们的产品拥有了更为广阔的市场前途和更大的含金量。评出一个工艺美术师,能带动一群人再就业再创业,形成强有力的产业链,实现经济效益的成倍增长。同时,职称评定也大大激发了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大批有一技之长的文艺工作者脱颖而出,为文艺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持续动力。
       对新文艺群体的职称评定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和社会推广价值,不仅可以为民间艺人、培训讲师等进行资质认定,将来还可以将职称评定的范围继续扩大到其他与文艺相关的新兴行业。通过为新文艺群体进行资质认定,凝聚人才,服务市场,催生品牌,形成规模,促进文化产业的大繁荣大发展。
来源 | 扬州市文联 仲衍书
编辑 | 国内研修处 牛绪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