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黄冈市文联:创排沉浸式文化小剧 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编者按:近年来,各市县文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履行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的职能,在增活力、促精品、出人才、树品牌上下功夫,在品牌建设、文艺助力乡村振兴、基层文艺人才培养等方面获得了显著工作成效。
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湖北省黄冈市文联的工作经验介绍,供大家交流学习。
近两年,湖北省黄冈市文联认真贯彻落实黄冈市委发展全域大文旅工作要求,按照黄冈市发展全域工作专班工作部署,组织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单位认真创作,合力推进,每年打造40部文化小剧,形成了完整的创编、展演、商演的工作链条,营造以文促旅、赋能文旅起势的浓厚氛围。文化小剧《长江边的婚礼》获首届全国小戏小品展演优秀作品奖。
一、坚持机制先行,聚合力量抓创演
一是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建立文化小剧工作联席会议,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黄冈市文联,明确职责、整合力量,全力推进文化小剧工作。组织召开全市文化小剧工作部署会,印发文化小剧创作展演工作实施方案,按照全年打造40部文化小剧的目标,分解任务,认领落实。二是建立创作展演机制。遵循艺术创作规律,注重顶层设计,提前谋划、明确要求、给足时间,按照“剧本创作、组织排练、集中展演、推进商演”四步程序,定好路线图、时间表,有序推进小剧创作展演。黄冈市文联协调编、导、演专业人才全过程参与、全链条跟踪指导,组织开展剧本研讨、排练打磨、展演安排,成熟一批展演一批。三是建立质量评价机制。把评价机制贯穿到小剧创作的全过程,剧本好不好以导演认定可不可排为依据,演出效果好不好以观众买不买单为依据。把业内专家对小剧的艺术价值评价,观众对表演质量的综合评价结合起来,抓试演、展演和商演,力求做到1+1>2的效果。
△“东坡庙会·黄冈有戏”2024年黄冈避暑季文化小剧巡回演出(罗田站)活动现场
二、坚持标准引领,跟踪环节抓质量
一是坚持“五化”标准统领小剧生产。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工作导向,进一步厘清工作思路,以“主题本土化、场景沉浸化、演员群众化、演出常态化、评价营收化”工作标准打造剧目。主题本土化要求凸显黄冈特色,讲好黄冈故事,立足黄冈本地山川地理、历史人文、风俗习惯等本地文化元素,要求讲本地人本地故事,用本地演员演本地故事;场景沉浸化要求适应景区、社区、剧场、多彩旅游路等不同场地,能快捷转换演出形式,让群众有参与感、体验感;演员群众化要求剧目便于复制,能扎根基层,适合群众转化,在本地演出;演出常态化要求各地文化小剧通过周末剧场、研学旅行景区景点开展经常性演出;评价营收化要求有市场接受度,以游客“买不买单”为评判标准,以营收数据作为检验依据。2024年分批次组织开展40部文化小剧展演,优选《大别山上七枝花》《女将送饭》《牛车河》《放下着》《岩河岭之歌》《万密斋·寻方》6部小剧进入总决赛,受到广泛好评。二是聚焦重点主题挖掘文化内涵。今年以来,重点聚焦黄冈东坡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文化、戏曲文化、禅宗文化、医药文化等主题,组织各县(市、区)和市直文化小剧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聚焦本土地域文化特色,从史志资料、历史文献中找题材,从民间故事、民间传说中找题材,从文学作品、非遗民俗中寻找有创作题材,针对素材分类形成小剧选题,组织专业人员开展选题研讨论证、剧本集中攻关,逐步形成多个系列文化小剧剧目库。两年来,已创作红色文化系列小剧28部,东坡文化系列小剧7部,中医药文化系列小剧7部,美食文化系列小剧5部,历史故事系列小剧11部,民俗非遗文化系列小剧6部,现实生活题材系列小剧17部。三是立足“小而精”跟踪编创环节。从编创环节入手,着重在“小而精”上下功夫,按照“小团队、低成本、快节奏、广受众”的要求,坚持每部小剧演员不超过10人,按照群众需求以“轻骑兵”的形式快速、机动参与演出;坚持将有限资金用在提高剧目内容上,不追求大制作,不使用大型道具、复杂妆饰;坚持打造20分钟左右,故事完整、剧情紧凑、能迅速引起观众泪点、笑点、共鸣点的快节奏小剧;坚持打造群众喜闻乐见,能激发内心情感,有广泛接受度的精品小剧。今年以来,先后组织开展了揭榜挂帅剧本征集,组织编剧导演开展集中攻关,组织专班人员到各地现场观看指导,严格把好选题关、创作关和演出关。
△红色文化小剧《回信》走进陈潭秋故居
△武穴市创排的文化小剧走进希尔寨生态农庄
三、坚持市场导向,双向激励抓成效
一是改进评审方式促提升。通过“专家评审、大众评审、营收效益”相结合,专业评审占比25%、观众和旅行社代表评审占比25%、上座率及票房收入占比50%的计算展演成绩。树立鲜明市场化、实战化导向,通过网络自愿报名,选取游客代表、大学生代表、社区群众代表、旅行社代表与专业评委共同组成文化小剧集中展演评审团,一人一票现场打分,同时通过网络售票,将上座率及票房收入作为小剧评价指标,以真实客观数据指导小剧生产。二是实施奖励扶持促提升。黄冈市文化艺术基金指令性扶持文艺精品项目,为2023年度11部优秀文化小剧(含6部总决赛获奖剧目)颁发29.5万元奖励资金,调动全市开展文化小剧创作积极性。推荐优秀文化小剧参加省级、国家级展演,并在全市推广复制。今年黄冈市文化小剧《长江边的婚礼》获全国小戏小品展演优秀作品奖。三是组织展演商演促提升。市县两级以东坡庙会主品牌为引领,组织文化小剧进多彩旅游路、进景区、进研学营地等商演200余场;将文化小剧展演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通过“红色文艺轻骑兵”和“送戏下乡”等惠民活动开展小剧演出300余场。五一、暑期、国庆期间,武穴、黄梅、罗田、英山、红安、团风、浠水等地文化小剧在周末剧场、景区、多彩旅游路沿线商演,成为带动旅游人气的“流量密码”。
△文化小剧《女将送饭》
下一步,黄冈市文联将继续依托黄冈好山好水、好文化、好物产、好区位的比较优势,深入挖掘黄冈文化内涵,打造高质量的文化小剧,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来 源|黄冈市文联
编 辑|李凌蔚
编 发|周思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