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五华县文联:以“文”铸魂 探索文化赋能“百千万工程”五华路径
编者按:近年来,各市县文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履行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的职能,在增活力、促精品、出人才、树品牌上下功夫,在品牌建设、文艺助力乡村振兴、基层文艺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工作成效。
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文联的工作经验介绍,供大家交流学习。
为推动文化资源向基层下沉、向农村覆盖,发挥基层群众、文艺骨干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探索和实践乡村文化振兴的新模式、新路径,2024年7月在广东省梅州市首创推行“文化指导员”制度,以“选得优,人尽其才;融得进,才尽其用;干得好,用有所成”标准发挥成效。2024年,五华县已聘任文化指导员341名,其中“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已全面完成选聘,覆盖率达100%。截至2024年年底,已开展文化服务活动40多次,服务群众上万人,逐渐探索出一条文化赋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五华路径。
一、高手出民间,就地选优文化能人担重任
五华县以文化指导员制度为抓手,让广大人民群众对“百千万工程”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建立起广泛团结的行动共同体。挑选本村有志向、懂文化、爱农村、敢担当、甘奉献的优秀文化人才组建队伍,立足本土深入乡村,讲好五华故事,写好五华人文,通过文化力量赋能乡村发展。文化指导员属于社会荣誉职务,不属于村“两委”实职干部,不纳入村干部考核,不领取报酬,每个村原则上聘任一名文化指导员,聘期3年,注重从县级以上文艺家协会会员、退休老教师、老校长、老专家、老党员、劳模等专精特长人才中选聘,由镇政府颁发聘书,并报县委宣传部备案。
△五华县首批“文化指导员”聘任仪式在华城镇长乐学宫举行
二、示范出效益,让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
五华县制定出台《关于在全县推行“文化指导员”的实施意见(试行)》,鼓励华城、转水、安流、梅林、棉洋、龙村等6个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并支持其他各镇结合实际,选择具有较深文化底蕴、较高经济水平的村作为试点村。为切实激发文化指导员活力,全县各乡村积极构建“政府搭台、社会助力、群众唱戏”的文化资源挖掘利用模式,让文化文艺活动真正服务人民、惠及人民。比如,五华县文联带领文化指导员到转水镇典型村开展艺术墙绘活动,使村貌焕然一新,丰富典型村的文化氛围,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了解“百千万工程”的实施意义。此外,文化指导员不仅开展文化传播和普及工作,还积极挖掘和整合各村文化资源,因地制宜谋划推出具有长效性的文化项目与服务,让基层理论宣传“听得懂、记得住、传得开”,以文化力量赋能“百千万工程”。
△“文化指导员”到转水镇五星村开展墙绘活动
三、群众出智慧,乐享文化生活展现新面貌
如何契合当地文化特色开展文化活动是文化指导员的重要课题。通过精心开展文化资源摸查、文化活动、采风创作、墙绘创作等活动,半年时间内,已经涌现出一批有想法、敢创新的文化指导员,工作也初显成效。如,长布镇梅塘村的文化指导员缪德良此前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梅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新官”上任后,缪德良的“三把火”谋定为“三部曲”——完善三项文化基础建设、进行三美培训、组织三种讲座、开展三送福善、做好三优评选、加强三种宣传方法的具体措施。再如,棉洋镇举办书法讲座、开展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华城镇举办暑假音乐沙龙活动、国庆文艺晚会、开展采风创作,龙村镇组织艺术爱好者在周末开展书法培训、组建一支广场舞爱好者队伍,梅林镇琴口村每月固定的三场文化文艺长者活动等,使全县各村兴起文化活动热潮,公共活动场所的热闹非凡成为常态。
△“文化指导员”到棉洋镇第二中心小学开展书法进校园活动
文化指导员制度把文化触角深入乡村,充分发挥群众智慧,让群众从台下走到台上,真正成为文化活动的主体,实现从“被动享受文化”到“主动参与文化”,切实推动乡风文明风尚日渐浓厚,为和美乡村建设注入了更多动能。
来 源|五华县文联
编 辑|赵天一
编 发|周思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