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赤壁市文联:发挥“文”的优势 做好“联”的文章
发布时间:2025-03-18 发布人: 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 字号: A A A

编者按:近年来,各市县文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履行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的职能,在增活力、促精品、出人才、树品牌上下功夫,在品牌建设、文艺助力乡村振兴、基层文艺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工作成效。


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湖北省咸宁市赤壁市文联的工作经验介绍,供大家交流学习。


2024年以来,在上级文联的大力指导下,赤壁市文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广泛调动文艺队伍积极性,持续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打造文艺特色品牌,用文艺之火点亮“三国故里”,让百花齐放凝聚奋进力量。


一、以活动带队伍,充分凝聚“联”的合力

一是突出“党建+”模式,筑牢文艺工作“红色引擎”。坚持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聚焦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展文艺宣讲。推出《家国同辉·遇见赤壁》《赓续辉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礼赞》等原创作品,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其中。朗诵作品《父教难忘 山高水长》获2024“传家训 立家规”万户家庭讲家风故事图文类一等奖,并在全省家风故事会上分享。先后承办了赤壁洪湖嘉鱼“同饮一江水 共谱盛世篇”主题书法作品联展、“八五”普法文艺晚会、文艺宣传进社区进小区等宣讲活动,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文艺铸魂。


△赤壁洪湖嘉鱼三地喜迎国庆书法联展“赤壁站”


二是搭建“服务+”机制,凸显文艺工作群众属性。2019年起,成立了文艺志愿者分会,组织文艺工作者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24年按照“强基工程”要求,调整组织机构,以所辖协会为中坚力量,构建覆盖面更广的文艺志愿服务团队,组织文艺演出、文学采风等活动100余场次。还确定了8个乡镇、村(社区)作为第一批结对试点,因地制宜开展公益书法课、油纸伞制作技艺等进村(社区)等活动。赤壁市蔡桂红入选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并获评省文联第九届学雷锋文艺志愿服务“时代风尚”优秀文艺志愿者。5月,中国文联党组领导到赤壁调研,对基层文联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赤壁市“红色文艺轻骑兵”送文艺演出到汤家咀村


△2025年赤壁市文联新春送福活动走进汤家咀村


二、以创新促发展,充分激发“联”的活力

一是文艺搭台赋能乡村振兴。成功举办2024年(第一届)咸宁市乡村音乐节走进张司边村活动,市县镇村四级联动,以艺术家带动、村民参与的方式,实现文艺展演、篝火晚会与农副产品展销等跨界合作,让村民、游客在文化的熏陶中感受发展成果。据统计,活动吸引3000多名群众参与,近60家电商直播,线上线下农副产品销售额达75万元,全媒体发稿30余篇,媒体流量超410万。


△2024年(第一届)咸宁市乡村音乐节走进张司边村


△第二届湖北乡村音乐潮“赤壁之夜”主题晚会


二是聚焦主线描绘生动蝶变。持续推进“共话二十大 走进乡村看变化”乡村振兴主题摄影宣传活动,经过近两年的驻点拍摄完成作品500余幅,部分优秀作品陆续在“学习强国”“湖北日报”等平台展示。2024年组织了赤壁市“爱上我的村庄”乡村振兴摄影展,精选近百幅摄影作品展示赠送,用镜头讲述乡村振兴的故事。


△赤壁市“共话二十大·走进乡村看变化”主题摄影活动启动仪式


三是深度融合助推文旅发展。将传统文化与旅游景点结合,吸引众多游客在游玩之时亲身体验传统文化之美。尝试“文艺微改造”,在闲置墙面、变电箱等处绘制艺术墙,将三国文化、砖茶文化等元素融进景区沿线、大街小巷,为“新文旅”带来了“大流量”,实现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的双赢。


三、以文韵树品牌,充分绽放“联”的魅力

一是乡村振兴与文学发展相辅相成。先后开展了“美丽乡村文明行”“人间正道是沧桑”等文学采风活动,以实地调研采风与定点深入生活双轮驱动,深挖乡村振兴、红色文化、砖茶文化、长江文化等特色资源,累计开展文学采风、讲座、笔会等活动20余场200余人次,创作出散文、随笔、诗词等作品超1200余篇(首)。探索推出“育文学新苗 助乡村振兴”文学班主任选派活动,培育文学新生力量。8人被吸纳为省作协会员。


二是传统诗词与当代诗歌齐头并进。成功通过中华诗词之乡“回头看”迎检验收,目前已实现乡镇基层诗联分会全覆盖,培育农民诗社3个、校园诗社4个,推动全市诗词活动蔚然成风。在中国著名乡土诗人饶庆年故乡——羊楼洞精心打造诗歌文化馆,将成为赤壁市重要的诗歌文化阵地之一。连续八年举办新年、端午和中秋诗会等诗歌分享会、“联亲叙文”活动,逐渐形成以诗会友、以诗庆贺的文明新风。余成强《落在旷野的雪》、杜小妩《露水被子》先后亮相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直播间,与全国万余名诗友线上畅谈。2024年8月,赤壁市受邀在第二届全国诗歌之城建设经验交流会上进行了交流发言。


四、以传承强自信,充分挖掘“联”的潜力

一是加强对民间文艺资源的调查摸底。搜集整理赤壁历史民间传说、传统古村落等内容,形成超万字的调研报告,完成叙事歌《茶道谣》,为后续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赤壁市羊楼洞:让千年古村落重振雄风》一文在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的杂志《农家书屋》(湖北专辑)中刊发。邹玉成、郑斌等同志被省民协授予《中国民间文学大系·湖北卷》“优秀编撰工作者”称号。


二是加强对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配合对赤壁脚盆鼓进行系统性抢救性收集保护,创新推出《茶香鼓韵》《花鞭盆鼓》等节目,积极参演万人脚盆鼓展演、赤壁脚盆鼓全民普及推广展演等活动,多渠道展示脚盆鼓文化。赤壁非遗“油纸伞制作技艺”第三代传承人但宗汉入选2024年湖北省乡村工匠名师,围绕油纸伞拍摄的廉洁文化微视频作品《纸伞清韵 匠心传承》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上刊播,为非遗文化赋予了时代价值。


三是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推介。“模山范水忆桑梓——京津巨擘贺良朴暨贺氏六代书画赤壁展”“美育与传承——京津巨擘贺良朴暨北京大学校友书画协会迎春书画展”先后在赤壁、咸宁举办,历时半年,观众上万人次,让群众在基层也能享受艺术熏陶。多幅剪纸、美术作品走出国门,在中法建交60周年——“奥贝维利耶市国际友城 咸宁市龙年迎春艺术展”上亮相。仓静梅剪纸作品还入选“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长江经济带十一省市剪纸艺术主题创作精品展”。


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亲临咸宁,对我们寄予了殷切期望、赋予了更大使命。2025年,赤壁市文联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贯通“做人的工作”和“推动文艺创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实践贡献文艺力量。








来 源|赤壁市文联

编 辑|李凌蔚

编 发|周思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