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吴忠市文联:以文艺为桥 筑同心之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探索
发布时间:2025-10-16 发布人: 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 字号: A A A

编者按:近年来,各市县文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履行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的职能,在增活力、促精品、出人才、树品牌上下功夫,在品牌建设、文艺助力乡村振兴、基层文艺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工作成效。


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文联的工作经验介绍,供大家交流学习。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作为宁夏民族交融的前沿阵地,吴忠市文联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民族工作的主线,将文艺创作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深度融合,以文艺之力深耕同心土壤,传唱团结赞歌,以“行胜于言 艺联万家”的生动实践凝聚了民族团结的奋进力量。


一、深植理论之根,筑牢思想之“魂”

依托市、县(市、区)文联阵地,通过党组织示范引领,常态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文艺工作者中入脑入心。邀请基层一线的民族工作者深入机关、学校、社区、农村,让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创新理论进入寻常百姓家,累计举办“吴忠文明大讲堂”64期,开展各类民族团结宣传活动300余场次。


△吴忠文明大讲堂


二、深挖艺术之源,唱响民族团结之“音”

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红色文化、长城文化、移民文化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内涵和情感温度。一是文艺助力“民族融合”,围绕沿黄城市绿色发展、民族团结、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等发展成果,紧抓时间节点开展各类主题征文、书法、美术、摄影、民间艺术展。二是文艺助力文旅融合,开展全市文博场馆和旅游景区解说词提质创作,为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文学力量。组织文艺家创作话剧《兰花芬芳》、秦腔现代戏《攒劲女人》、大型实景演出《山水青铜峡》等精品剧目,培育了盐州胡旋、黄河谣、游九曲等一批演艺及体验项目。组织全国知名艺术家深入早茶文化名店开展“吴忠早茶美食文化节”采风、创作。


△《兰花芬芳》剧照


三、深创载体之形,共传同心故事之“声”

聚焦各族群众共同生产生活的鲜活实践,将民族团结的种子植入小说、戏剧、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让“三个离不开”思想通过艺术感染力直抵人心。一是主题创作“扎根生活土壤”。打磨“有温度”的文学作品,让民族团结“看得见、读得懂”。马慧娟的《飞起来的村庄》入选第十二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郭乔小说《银凤凰》入选2024年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青铜峡作家之家“校园小作家”培养项目入选中国作协重点扶持计划。二是非遗创新“激活传统基因”。吴忠本地特色产业刘三朵八宝茶与民间文艺剪纸技艺融合,开发特色伴手礼,民协、书协、美协等发挥专业优势,组织创作与早茶文化相融合的产品,这些产品不仅进入旅游市场,更成为传递团结理念的“文化伴手礼”。


△刘三朵八宝茶伴手礼


四、深耕艺术之地,共绘联字之“景”

凝聚艺术共识,绘就民族团结与文化繁荣新图景。一是“美美与共”激活力。联合区、市、县(区)开展各类文艺志愿服务活动,以文艺力量促团结。联合纪委、政协、统战部等部门开展公益讲堂、廉洁文化征文、读书月等文艺志愿服务活动,艺术家与人民群众同讲民族团结故事、共抒家国情怀。二是多方联动聚合力。联合中国曲协、内蒙古、陕西、重庆等十多个省市曲艺家来吴忠献艺。扎实推进“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吴忠实践,积极对接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山西北岳出版社搭建文学吴忠创意中心综合交流平台。


△第五届中国西部优秀曲艺节目展演


△2025年百花作家进校园


五、深谋常态之措,夯实文艺惠民之“态”

紧紧围绕上级部门关于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工作部署,把文艺服务作为推进民族团结的重要载体。一是文艺为民倾心用力。围绕传统节日,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中小学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地开展形式多样的传统民俗活动,推动各族群众增强“五个认同”。组织开展送春联、福字,拍摄全家福,全民阅读等活动30余场次,赠送春联、福字等26000件(幅)。二是文艺志愿惠及百姓。持续擦亮“强基工程”“行胜于言 艺联万家”等文艺惠民品牌,开展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3周年纪念活动,举办百花作家见面会、百花作家进校园等活动,让吴忠故事借助文学的力量走向全国舞台。组织开展各类文艺进校园公益课等活动100余场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课堂教学。


△2025年文联“百花迎新春 送福千万家”进农村


△2025年纪念毛泽东延安讲话发表83周年主题文艺志愿服务活动


下一步,吴忠市文联将持续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作更多反映时代风貌、体现团结精神的优秀作品,开展更接地气、更有温度的文艺活动,让文艺之桥越架越宽,让同心之基越筑越牢,在“各美其美”的基础上实现“美美与共”。




来 源|吴忠市文联

编 辑|赵天一

编 发|周思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