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艺群体二期乌宏志:以舞创业——我们如何在石头上种树
发布时间:2018-06-21 发布人: 字号: A A A

舞蹈,是什么?它和我有什么关系?这样的问题似乎从没断过。

2006年,我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考上贵州大学,接受学院派的舞蹈教学。日常学习似乎模糊了我过去对舞蹈的概念,但也通过这个平台参与了不少国内重大赛事。

大学毕业,本有留校任教的机会,但却陷入思考,我要教授什么呢?舞蹈之于我和时代有什么关系?我们能做些什么?这些问题总在心中萦绕。

 毕业一个月后,我入职了国内第一个现代舞团——广东现代舞团。在团期间,我逐步扩宽了对于舞蹈艺术的视野和思维。多年后,我结束了职业舞团生涯,回到家乡贵州,开始了从自由职业到组建文化公司与黔风舞蹈团的探索。这六年的探索时光,过程犹如在石头上种树,需要寻找到土壤,挣扎出空间!欣喜的是,我们看到了希望的萌芽!在这个探索我们与时代和地域之间关系的过程中,一系列谜团正在解开,变得更加具体,我们试图通过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沉淀与现代舞蹈思维等多元途径找到当代中国的文化密码。

乌宏志作品演出照

艺术创作思考的正反面

我认为“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一个横向文化贯穿与纵向多元交融过程中的时代成果。参加中国文联主办的第二期全国新文艺群体拔尖人才高级研修班的学习,通过知名文化学者、艺术名家现场专题讲授,与同学们开展研讨交流中,我认识到新时代下我们这一代文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在三周的学习中,紧扣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这一主线,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等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党的一系列文艺方针政策,学习《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学习革命文艺和社会主义文艺优良传统,学习文艺界先进典型的崇高精神和人品艺徳。丰富的课程设计让我能更加深入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对创作思维的启发,国内顶级专家为我们带来精彩而多样的课程,课程涉猎广泛,既有艺术鉴赏、艺术创作、艺术管理及文化产业发展等应用内容,也有对习近平文艺思想、十九大精神等的深度解读,更通过参观、交流座谈、影像展示等综合方式展开教学,让我受益匪浅,不虚此行。

通过这次学习,我也再度认识到,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应该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回到舞蹈本身,它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作为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当今的贵州应该以何种姿态创造更多价值?舞蹈,可以是全域旅游的有益补充,也可以是文化创意产品的一个突破口。在这个突破口上,我开始了更多探索。

大学时期,我对舞蹈的概念发生转变,也在这个时期,登上更多全国高端平台。2009年以《古道行》获得第七届中国舞蹈荷花杯作品金奖;作品《 巴略梦》获文华艺术院校奖第九届“桃李”杯优秀表演奖,出访美国巡演13场;2013年获中国舞蹈最高奖第九届“荷花”杯作品金奖。2010年获香港CCDC全额奖学金学习现代舞,并加入广东现代舞团。2012年领衔主演舞剧《天蝉地傩》,获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金奖;作品《太阳山》获“多彩贵州”舞蹈大赛民族民间舞金黔奖。

作为一名扎根于贵州的舞蹈艺术工作者,在长期的实践中认识到,每个地区在现代化进程中,都会形成独具风格的现代舞,无论是在美国、英国等国家,还是在北京、香港、台湾等地都有自己的现代艺术,而且各不相同,更没有标准答案,但无疑都是建立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之上。

如今的贵州,GDP增速已居全国首位,经济快速发展必定对文化建设提出更高要求,文化多元性的展现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同时也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贵州的文化自信从哪里来?我相信,在贵州因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山地文化、阳明文化、红色文化、三线文化以及生态文化感到自豪的同时,还有对贵州文化包容性的自信,在这包容性很强的文化环境中,没有现代舞蹈的贵州,就只是区域性的表达,话语尺度打不开,而现代舞的曝光尺度是国际化的,能够加快贵州国际化的步伐。

乌宏志在研修班学员临时党支部上发言

把现代舞植入贵州

现代舞是不同时代人对审美要求,是现代人沉淀下来对美的认识,具有强大的凝聚性。通过现代舞的视角观照贵州,让现代舞的前沿理念、思考方式与贵州的实际情况高度融合,以现代舞作为媒介让世界和贵州走得更近,自然生成贵州的现代舞,并通过各种途径解决本土化与世界沟通成本高的问题。

“一带一路”倡议的展开带动了贵州的对外文化交流,把贵州文化进一步推向国际舞台;大数据的运用与实施让贵州的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加快;贵州本身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需要更多元的媒介进行放大。所以,我们希望通过紧扣现代舞“国际化”“现代化”以及放大“本土化”等特性,形成属于贵州的现代舞IP。通过现代舞让外界帮贵州说好贵州故事,同时利用它的媒介互通作用 ,让世界对贵州产生想象力。

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2016年发起了贵州现代舞周,今年即将举办第三届。

前两届贵州现代舞周通过邀请国内外一线舞团进行交流展演、举办大师课等形式,让贵州打开了现代舞的国际视野,收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尤其是第二届贵州现代舞周,被纳入贵州省委宣传部主办的2017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在普及程度和政治高度等各方面都得到全面提升。今年即将举办的第三届贵州现代舞周,将以更加丰富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呈现,除一线舞团展演之外,我们还设计了更多适宜于公众深入参与的部分,增强现代舞在贵州的普及程度,在文化惠民方面更加完善。

虽然,我在第一届和第二届贵州现代舞周上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运作,甚至不惜以抵押房产这种近乎疯狂的方式筹集资金,但它对贵州现代舞未来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实实在在的。通过这两届贵州现代舞周的举办,我们不仅拓展了贵州现代舞的“朋友圈”,也在作品创作上寻找到更多合作伙伴,同时也从侧面加快了开发贵州现代舞IP的步伐。

对于贵州现代舞IP的开发,我规划了三个步骤:发掘现代舞下的贵州;探索贵州和现代舞的关系;创作贵州的(本土的、民族的)现代舞。多年坚持创作以及贵州现代舞周的连续举办,基本上为我厘清了前两个问题,关于第三个问题,我则有新的打算。

从今年开始,我计划带领黔风现代舞团打造一部融合生态文化、少数民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贵州特色元素的大型现代舞剧,暂名为《酒印》。通过这部剧,让外界看到贵州丰富的文化资源在现代艺术语境之中,更能呈现时代精神,展示独特魅力。

此外,在今年6月,由共青团贵州省委指导,贵州微爱公益发展中心、贵州京剧院主办,乌宏志舞蹈艺术中心承办,贵州省舞蹈家协会、贵州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支持的“携手种梦公益计划”在贵阳启动。启动仪式上举行了贵州微爱公益发展中心揭牌仪式,并举办了“花舞森灵——舞蹈,让我们遇见更好的自己”第三季演出。贵州微爱公益发展中心由我发起,是一个汇集国内文艺界知名人士关注并帮扶贵州贫困地区留守儿童、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近年来,我和我的团队做过不少公益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我意识到,孩子们在精神上的需求与物质上的需求同样迫切,成立贵州微爱公益发展中心的目的,就是希望与孩子们的关系不再是施与受的关系,而是共同成长,与他们一起舞蹈、一起创作,通过文化与艺术的力量为他们打开更多未来的可能性,联合国内文艺力量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平等、包容、有爱的公益平台。

以文艺助推扶贫,是我以现代舞为纽带搭起的又一座桥梁,我相信,现代舞除了以作品的形式表达观点,还能通过更多方式帮助别人。

乌宏志在学员讲坛上发言

起于现代舞 不止于现代舞

2013年,我正式组建WDS现代舞团,2015年正式更名为“黔风现代舞团”。舞团每年保持创作1至2部作品。舞蹈创作在充分理解和尊重现代舞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强调作品的个性、时代性和原创性,在作品风格、形式及呈现方式等多方面都有探索。舞团作品《仰望月亮的人》《时间之内》等曾在北京舞蹈双周、广东现代舞周发表;舞蹈影像作品《傩眉萃梦》《一云三》《天台山》,其中《一云三》获得亚洲跳格影像节入围奖舞团作品;《河》作为贵州首部小剧场舞剧作品在贵阳首演并获得了观众的支持与肯定,与香港绰舞场联合创作的小剧场作品《乘·风》,并在国内展开巡演。

6年多的探索让我们找到了贵州的现代舞雏形——“人文 、绿色 、天人合一”,现代舞具有极强的区域密码和标签,而每个时代都有其现代化的表达,立足当下贵州,则既要关照本土化,又要形成国际化,从而构建贵州的现代文化符号。源于这种认识,我开始着手于更加国际化的舞蹈语言表达,寻求更多元化的艺术呈现方式,与影像艺术结合碰撞新的作品,也与香港等地的一线舞团合作展开创作。

在今年3月由我引入的北京雷动天下现代舞团作品《棱·角》的展演活动中,特别在贵阳高新区创客游客中心举办了现代舞与现代科技技术结合的互动体验活动,现场通过 AR、VR技术与舞蹈融合的方式,让观众在虚拟与现实的交互中感受艺术。“科技+舞蹈”这个概念的尝试获得不少肯定,而对于科技与舞蹈的融合体验我们还将在今年的第三届贵州现代舞周做更多大胆尝试。

“一刻悟道,一生追求”,是文艺工作者的信念与追求,必须保持健康的心态才能在艺术跋涉的漫漫长路上走得更稳、更实、更远,并且要“求静、求真、求精”,保持良好的创作心态;同时,“观时势、明方向,立人品、涵学养,拓视野、提格局,要“心中有大爱,佳作如花开”,亦要走出“小我”之天地,善于在大的背景、大的方位下思考问题,把握为人从艺的方向和坐标,追求高远深邃的艺术人生境界。

舞蹈是一种能够打破国界限制的艺术和文化载体,能够作为传递中国精神的重要手段。要打造出真正能够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未来的艺术作品,不仅要对民族特色做准确呈现,更需要关注当下的生活形态,反映真实状态,西为中用,古为今用的呈现,才能进一步提升文艺原创力,实现多元优势资源的有效聚合,在世界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

新时代,我们期待让改变发生!

作者 | 乌宏志

编辑 | 教学科研处 许文彬

校友名片

乌宏志,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新文艺群体二期校友,贵州乌宏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CEO。作品《太阳山》在2013年参加由中国舞协举办的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大赛,获得作品金奖;作品《巴略梦》在2009年参加第九届桃李杯民族民间舞蹈大赛,获优秀表演奖;作品《天婵地傩》在2012年参加由国家民委举办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汇演,获得金奖;作品《古道行》在2009年参加由中国舞协举办的第七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大赛,获得作品金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