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心得|许俊: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
发布时间:2025-02-20 发布人: 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 字号: A A A

编者按:2024年12月22日~26日,由安徽省文联和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联合主办、景德镇市文联协办的“2024年度安徽省中青年文艺骨干和‘文艺两新’人才培训班”在江西省景德镇市举办。培训结束后,学员们围绕培训期间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感撰写了培训感悟。今天与大家分享培训班学员、安徽省宣城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许俊的学习心得。


2024年12月底,作为安徽省地级市文联机关工作人员之一,有幸参加了2024年度安徽省中青年文艺骨干和“文艺两新”人才培训班。本次培训班课程内容安排丰富,实践指导意义很强,这给从事文艺管理工作的我增加了一份信心,更加明确了文联工作的职责和目标。


培训期间,聆听了开班仪式上安徽省文联陈先发主席的讲话,学习了叶青主席和刘子力董事长的授课内容,实地参观了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引发了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思考。


△学员在景德镇陶瓷博物馆参观学习


对于从事文艺管理的工作者来说,我认为,首先要认知、认同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陶瓷博物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只产于清雍正年间的描金五彩盘,盘上绘制了青鱼、鲢鱼、鲤鱼和鳜鱼,看上去并没有特别之处,直到讲解员说这是谐音“清廉礼贵”,不仅寓意清廉,还有礼仪、富贵的象征,我才深感这件作品背后蕴藏的意义。现场还有很多陶瓷艺术品,都与传统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虽然历史在前进,但是瓷器的文化却是在传承中发展。“一部瓷器史,半部中国史”,通过参观我深深感受到中华文明的璀璨辉煌,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


△宣纸制作技艺之三丈三宣纸捞纸现场


文艺工作者也要熟知并认同自己所在的地域文化。我工作所在的宣城,文化底蕴深厚,拥有2000多年的建置史,是徽文化发源地,文房四宝文化与诗歌文化等并存共荣,素有“宣城自古诗人地”“上江人文之盛首”的美誉;拥有全省唯一独立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宣纸制作技艺;同时,宣城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历史上亦出现过如梅文鼎、胡适、吴玉如等名人大家。加之开放包容的地域文化,使得宣城在促进文化繁荣发展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花鼓戏《高高的云岭》剧照


其次是肩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重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锚定建成文化强国战略目标,不断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明确要求,文艺工作者使命在肩。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动文学艺术家出版相关书籍;编创皖南花鼓戏《高高的云岭》,讲述新四军皖南红色革命事迹;推动摄影工作者拍摄系列短视频推广文房四宝制作技艺;组织书法家、美术家通过生动笔触展示“宣纸上的山水画卷”等等。通过不同的文艺形式,有形、有感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切实增强文艺工作者的文化认同感,激励大家讲好中国故事。


△学员在景德镇中国文联“文艺两新”集聚区实践基地现场教学


第三是要守正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文化建设来说,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正如陈先发主席在培训班开班式上所言,景德镇市文化文艺的发展实践就是文艺守正创新的过程。景德镇在陶瓷文化发展历程中打造出了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的“景德镇经验”。景德镇文联着力打造“文艺两新”集聚区实践基地(由民瓷厂旧厂房改造而成),为“文艺两新”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土壤与平台。不仅如此,景德镇在文艺人才政策和人才培育方面还有很多好的创新举措,都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并在今后的工作中探索与实践。






撰 稿|许  俊

图 片|许  俊  井照雪

编 辑|刘怀彦

编 发|周思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