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创新 | 策展一期冯石:《手作匠心——首届西南青年版画创作推动计划》纪
发布时间:2016-08-02 发布人: 冯石 字号: A A A

编者按:无论是对于哪一种文化和艺术而言,其生命力都在于不断的繁衍和在繁衍中有效的创新。这是自然选择的过程,更是艺术家坚守自我、鼎新革命的过程。2016年5月30日至6月18日,“传承与创新:2016中国文联澳门艺术人才访学交流团”在北京和澳门两地成功举办,对于这个主题,澳门和内地不同领域的艺术家都有自己非常独到的看法。因此我们设立了“传承与创新”这个专题,与大家共享不同的思维火花。


四川虽然地处中国西南一隅,却一直与版画有着深厚的渊源。

从新兴木刻运动伊始,在鲁迅先生的提倡和推动下,作为抗战大后方的四川便成为了中国近现代第一代版画家生活、创作的重要场域。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李少言、牛文、李焕民、徐匡、林军、吴凡等版画家为代表的四川黑白木刻,以刀锋塑造新时代,以黑白碰撞新思想,使四川的黑白木刻作为早期全国版画界的三大学派之一,不仅完全继承了新兴木刻运动的创作材料与绘画语言传统,更对西南乃至全国的艺术审美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1992年,凭借深厚的版画创作底蕴,我国首个专门从事版画收藏与研究的博物馆——神州版画博物馆在成都成立,并对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版画发展史中的重要作品进行了抢救性的集中收藏与整体梳理。尽管许多新兴木刻运动时期的版画家们当年都年事已高,却对神州版画博物馆的收藏工作给予了极大的支持,至今已达六千余幅的版画被馆藏,神州版画博物馆进而成为了中国近现代版画历史系统收藏最权威的机构。

与此同时,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伊始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各地专业美术院校对版画系科建设的资金投入也明显增加,这使得新时期以学院教育为背景的青年版画家们在面对对工具、技术与设备依赖度极高的版画创作时,至少在版种选择上有了更大的空间。再加上国内、国际版画交流的日趋频繁,中国当代版画的全新面貌在短短二十年间便得以成熟展现,并与中国近现代版画传统形成了清晰的上下文关系。

2016年6月,《手作匠心——首届西南青年版画创作推动计划》展览在四川美术馆开幕。展览不仅完整呈现了当代中国版画的全貌,更通过展览结构搭建与展厅布局分割的方式,现场梳理了中国版画生发与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三楼版画常设厅中神州版画博物馆馆藏部分新兴木刻百年作品集体亮相;二楼名家传承厅特意分割出前厅主厅,集中展示中国第二代、第三代版画人的木刻代表作,旨在向中国木刻传统致敬;一楼青年新生厅中以版种和语言为基础进行基本分区,黑白木刻中的获奖作品铺满整个主墙,与左右并置的石版、铜板、丝网版作品竞相呼应,不仅凸显出当代版画新生代多样化的创作面貌,更呈现出青年人在传统继承之上的突破与新生。

展览现场

在鲁迅先生发起新兴木刻运动后近百年的今天,当我们通过一场展览如此梳理中国版画发展的历史便会发现,中国现当代版画以其不断延续的文脉,承载了中国历史每一个时代的变迁,中国版画史的每一个重要节点都对应着中国特定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与发展阶段,这也便是我们关注中国版画创作发展的原因——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随着中国版画与中国社会的同步发展,版画创作之于当下所具有的独特价值也将逐渐清晰与明朗。

展览现场


校友名片

冯石,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策展一期校友,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美术批评与策划硕士研究生,现供职于四川美术馆。曾独立策展《延伸的距离——“漂移社”当代水墨第三回展》、《个体表达——隐秘的寓言》等多个展览的策划与实施工作。多篇论文发表于艺术专业期刊及学术文献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