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讲坛(五)
发布时间:2018-05-10 发布人: 新文艺二期学员 字号: A A A


高伟:做好舞台艺术的仆人

谈到文化艺术的繁荣,我们往往最先想到的就是文艺作品的投资和创作,目前国内各项扶持政策大多数也是针对艺术的生产创作环节。我提出来要“做好舞台艺术的仆人”,恰恰是从另一个视角——专业的艺术服务视角来思索如何推动艺术更快更好的发展。目前我工作的实践也是围绕着“为舞台表演艺术提供管理和运营服务”来开展的。

李政:“自信”源自真、善、美

我是一名湖南的舞蹈工作者,湖南地区的民族民间舞蹈中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相融合,如“湘西花灯”(麻阳花灯)、“苗族舞狮”等。其本体形态的律动和表演形式都拥有独特的风格。挖掘、整理这一独特的舞蹈文化素材,要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思维打开关键,以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人民群众的情感表达出作品的温度,始终遵循“真挚朴实、善道理想、美之感受”的艺术核心价值视点,用自信的态度谦卑地在民族文化、生命自然面前去感知。

邹志刚:跨界融合,创新发展

十九大报告多次提到了创新,并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认为,创新也是推动新文艺实体项目发展的源动力,可以说“不创新无未来”,只有把创新融入到艺术的血脉中,把创新融合发展贯穿到艺术项目上下游的各个环节中,才能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文化产业和艺术精品。十九大之后,在新时代我将继续依托国家大学生双创基地、海归人才报国基地等展开艺术项目创新创业活动,与新文艺群体多方融合,积极地搭建平台、提供技术支持,争取和更多的新文艺群体、新文艺组织一起,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李强业:电影不只是故事的表象,更需要去揭示

有矛盾就有故事。电影故事要关注文化与人性的冲突,挖掘人的深层情感,揭示人性,揭示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历史,人与世界,人与未来的关系,而非仅仅停留在故事层面的表象。心在云端,身在泥土,艺术的生命在人民心中。人类的情感感知是相通的,在多元文化时代,我想更应唯真、唯本、唯德,从你我的内心出发,走在时代前列,用艺术之光去照亮人类前行的路,这是对中华民族文艺复兴最好的践行。

乌宏志:以舞创业——我们如何在石头上种树

结束职业舞团生涯之后,我回到家乡贵州,从“自由职业”到文化公司和黔风现代舞团的成立,再到“新文艺群体”,六年来,我们一直在探索与时代、地域的关系,试图通过民族民间与现代舞蹈的途径找到当代贵州的文化密码,以“人文·绿色·知行合一”为动力,以“一节(贵州现代舞周)一团(黔风现代舞团)一作(新舞蹈作品)”驱动贵州现代舞蹈艺术创新发展。

柯书剑:看见听见才能想见

在任何一部作品中一个深刻的立意都需要一个恰当的、高级的选材来支撑它、突出它。选择一个与作品立意相符的题材能够真实地、恰如其分地把作者想说的话通过一个形象、一段经历、一个故事来表达给观众。通过对民间文学、民俗、宗教、自然环境、劳动生产等方面素材的发掘和整理,加之对社会不断发展中产生的新观念、新生活的认识和感受,作品的素材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那么如何发现一个适合表达作品立意的优秀题材,或是在千百样的题材中去探索更深层的立意,从而达到“以情感拥抱观众、以事件或形象引发思考”?这需要我们理智的分析和总结,用经验和感受来巧妙的结合二者,达到“神、形”的统一。

方旭东:艺术创新之我见

作为一个策展人,其实我更加赞成艺术“跨界”:永远以一种学习的心态去尝试不同的东西。如我在PPT里说到我的多种身份:时装模特、运动员、艺术评论家,以及我所做过的艺术衍生品等。不同行业的学习可以让我获得新的灵感。在策展过程中,要坚持“人民群众是创作的灵感来源”的原则,时刻保持创新的思维,挖掘不同艺术群体的价值和他们背后创作的故事,以新的形式展示给观众,从而建立自己的策展品牌。

编辑 | 教学科研处  许文彬

摄影 | 杨珂

分享到: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下一篇:学员讲坛(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