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鹰:碰撞 交汇 融合——中国意象与跨文化戏剧
发布时间:2021-09-22 发布人: 字号: A A A

       由中国文联主办、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承办的中国文联第五期全国新文艺群体拔尖人才高级研修班于9月18日圆满结业。今天与大家一同回顾由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特聘导师、中央戏剧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戏剧家协会顾问王晓鹰带来的专题讲座《碰撞 交汇 融合——中国意象与跨文化戏剧》。

王晓鹰授课

       王晓鹰以他导演的中西方跨文化戏剧作品《理查三世》为例,讲述了人性中的险恶和残忍,解析了如何使用戏剧艺术中的“对白”和“独白”等表现手法,把理查三世成功塑造成为一个具有中国式思维特点的象征性的艺术形象。

       对于自己在2018年为希腊国家剧院导演的作品《赵氏孤儿》,王晓鹰介绍了本剧的戏剧文化历史及创作中的难点,并解析了采用两个国家的语言同台表演的创新融合形式。王晓鹰认为,我们很难指望个体的善良和高尚能够解决人世间和人性中普遍存在的“恶”——复仇后的赵氏孤儿成了一个真正的“孤儿”。大多数同类作品可以说清楚英雄是如何诞生的,却说不清仇恨应该如何消解。王晓鹰在戏剧设计中利用超乎寻常的生命困境,用人性的挣扎、搏斗、反省和选择,而让生命放射出异常的光彩和力量,具有强烈的现代意义上的悲剧价值。

       通过王晓鹰的案例解析,大家感受到多种形态的文化碰撞和交融,如话剧与戏曲之间、东方与西方之间、创新与传承之间、现代与古老之间以及不同语言之间的融合。王晓鹰强调,跨文化戏剧的真正意义不在于“跨”,而在于“合”,合于“有机的整体”,合于“内含的表达”。

授课现场

       讲座最后,王晓鹰以卡西尔在《人论》中的话勉励学员,“艺术所要表达的是人的灵魂最深沉和最多样化的运动”,要具有跨界思维,勇于守正创新。

       授课老师简介 

       王晓鹰,著名戏剧导演,导演学博士,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特聘导师,中央戏剧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戏剧家协会顾问,上海戏剧学院兼职教授,中国国家话剧院原常务副院长。主要导演作品有话剧《兰陵王》《伏生》《理查三世》《萨勒姆的女巫》《哥本哈根》《简·爱》等,歌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钓鱼城》,舞剧《十里红妆》,音乐剧《断桥》《花儿与号手》等,京剧《北平无战事》,昆剧《乌石记》,越剧《赵氏孤儿》,黄梅戏《半个月亮》,评剧《半江清澈半江红》,秦腔《关中晓月》等。境外导演作品有《赵氏孤儿》(希腊)、《高加索灰阑记》(澳大利亚)、《庄周戏妻》(美国)、歌剧《游吟诗人》(丹麦),并为香港、澳门导演了《盲流感》《屋外有花园》等。多次获得各类全国性大奖。出版学术专著有《从假定性到诗化意象》《戏剧思考》等。

撰稿 | 新文艺群体五期学员 林建寿

编辑/摄影 | 文艺研修院 张会卓

编发 | 文艺研修院 姜妍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