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艺群体七期|苏丹为学员授课
发布时间:2024-12-02 发布人: 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 字号: A A A

11月28日,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特聘导师、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副馆长苏丹以《消费文化语境下的非遗传承》为题为新文艺群体七期学员作专题讲座。


△苏丹授课


讲座首先围绕非遗的历史机遇展开,他以专业视角为学员们阐述了非遗的概念、国家层面的非遗保护传承思路和非遗的文化意义。他强调,目前中国已有43项非遗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数量位居全球第一。中国非遗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基因、是体现中华民族文化连续性的媒介,更是当下中国特色文化生产的基础。


他指出,非遗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品牌。从当下的消费文化角度看,消费已成为推动生产的动力,非遗作为文化消费的一部分,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满足了人们对文化多样性的追求。在文化生产和文化产品方面,如姚建萍刺绣艺术、故宫文创、宫囍等,通过将非遗进行创新设计融入现代生活,成为具有文化价值的产品,从而打造出一系列具有高附加值的文化品牌,证明非遗历经岁月沉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品牌价值。


关于如何建立非遗产品品牌意识和塑造途径,他认为,首先要明确品牌定位,挖掘非遗的独特文化符号,如香云纱与法国高定时装品牌,通过极致的剪裁方式和工艺展示香云纱独特的质感,吸引特定消费群体。其次,塑造非遗产品品牌,还要注重符号的创造、结合当下生活并对比国际手工艺。


互动环节,学员们针对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融合、摄影记录非遗方式、街舞文化与中国文化结合等多个领域进行了积极提问,苏丹为学员们进行了详细的解答与指导。


△授课现场






摄 影|丁   钰

编 辑|丁   钰

编 发|周思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