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20期 | 雷声:可视化时代的影像传播力
3月29日上午,我院中青八期校友、人民日报社摄影部主任、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雷声为市县20期研修班的学员们作了题为《可视化时代的影像传播力》的专题讲座。
随后,雷声阐述了新闻摄影的属性和基本特性的问题。他指出,新闻摄影包括新闻价值和形象价值两种本质属性。其中,新闻价值是新闻摄影的第一追求,而形象价值是以新闻价值为前提的另一种追求——瞬间形象。雷声还从政治性、人民性、新闻性、真实性、时代性、思想性、形象性、典型性、创新性、生动性、传播性等11个方面总结概括了优秀新闻照片的基本特性。
雷声谈到,摄影作为一种视觉语言,每一个经典瞬间的选取,都是一种精神、思想上的精准表达,也是一种视觉感受上的艺术创造,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不管媒体形式如何变化,摄影的直观性和强大的传播特性决定了它将永远生机无限。
讲座尾声,雷声阐述了如何用图片讲好中国故事影像这一命题。他强调,传播是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升海外影像传播力,用影像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如果我们能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成果用一幅幅真实生动、滚烫鲜活的照片从不同角度呈现出来,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效果一定会更加亮眼精彩。
在授课过程中,雷声穿插介绍了自己多年来的摄影作品与摄影心得。其中,雷声重点分享了他本人关于国家周年重大事件、国家重点工程、扶贫攻坚工作、汶川地震等题材的摄影记录。针对每张示例照片,雷声向学员们详细讲述了他拍摄照片时的准备工作和照片背后的故事。雷声通过对大量摄影作品案例的分析,向学员们阐释了摄影只是一项技能,只有当这种技能与社会发展融为一体,才能创造出伟大与不朽的作品这一道理。

授课老师
雷声,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中青八期校友,人民日报摄影部主任,高级记者,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近二十年来,先后参加过建国50、60、70周年、抗战胜利70周年、2017年沙场阅兵、海军建军70周年海上阅兵、汶川地震、北京奥运、载人航天、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二十周年庆典,十六、十七、十八大、十九大等大型活动摄影报道,已连续19年参加全国两会摄影报道,开办“雷声拍两会”栏目。先后有百余幅作品在国内外摄影比赛中获奖。2005年作品《大山里的微笑》荣获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届摄影大赛金奖;2008年,抗震救灾摄影作品《守护希望》荣获“生命之光”国际摄影大赛特等奖,并荣获全国抗震救灾宣传报道先进个人和全国百名抗震救灾优秀摄影家称号;2009年荣获第八届中国摄影金像奖。
摄影 | 干部培训处 段佳美
编辑 | 国际研修处 邹晗
编发 | 信息网络处 姜妍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