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聚天山 玉琢方成器——中国文联“名家传艺——新疆中青年文艺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研修活动侧记
发布时间:2025-08-07 发布人: 字号: A A A


7月25日至30日,由中国文联主办,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人事部、文艺研修院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联共同承办的“名家传艺——新疆中青年文艺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第二阶段集中研修在乌鲁木齐举办。此次集中研修以“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聚焦文艺创作生产,助推新疆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为主题,开设“思政理论学习”“作品打磨提升”两个主要课程模块,邀请戏剧、音乐、美术、舞蹈、摄影、杂技等领域专家,聚焦学员申报作品开展点对点辅导。


沉淀·深挖:自觉融入时代、真切认知时代、倾情书写时代

窗外,在蓝天的映衬下,博格达峰更显巍峨挺拔。名师传艺研修班课堂内,新疆中青年领军学员们如同站在高山之巅更觉长风浩荡。


“对我们摄影创作者来说,需要更多的跨学科知识来积累,也需要很长时间来沉淀。”浙江传媒学院副研究员傅拥军在分析学员作品时建议。摄影家刘宇作为导师是第二次来到研修班,面对熟悉的面孔,他直言:“时代性和叙事性是非常重要的,要深入挖掘新疆这方面的题材。”学员朱希荣诚挚地表示:“我们要通过手中的相机,捕捉新疆大地的壮美风光,定格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幸福瞬间,展现新疆在新时代的蓬勃发展。”


美术组的导师被学员们紧紧簇拥着,被各种问题包围着,“老师,您看看我这个构图怎么样?”“老师,这个颜色是不是有些跳?”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陆庆龙亲切地对学员们说:“一旦选定目标,要用10年、20年的时间来探索,像打井一样深挖生活,在深入生活中提炼艺术。”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祁海峰接着说:“新疆题材是你们最大的优势,是取之不尽的艺术资源。”青年学员单爱兰一番话说出了很多学员的心声:“这段学习经历让我深刻体悟到,艺术创作既是个人修行的精神旅程,更是肩负时代使命的文化担当。”



创新·破局: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

丝绸之路的千年驼铃声犹在耳畔,今天,艺术名家们和年轻的学员们热烈谈论着新疆题材文艺作品的创新创造。


杂技组教室里,邓金宝和李宁两位导师幽默生动的讲解赢得了学员们阵阵笑声和热烈掌声。中国杂协副主席、济南市杂技团团长邓宝金勉励学员们:“杂技艺术生命远不止于青春,要勇于创新、敢于突破、善于创造,让杂技真正成为一门可持续、可转化、可传承的当代艺术。”中国杂协副主席、魔术艺术委员会负责人李宁说:“思想的速度比光更快。创新是根本,要在生活中发现美,发现创造力。”有感于导师的指导,学员刘喆说:“守正不等于守旧,打破思维定式才能让老技艺活在当下。”


北京舞蹈学院教授万素早早就到了舞蹈组教室,“呼吸是滚动的,用不同的气感带动动作”,她带着学员一边舒展身体,一边讲解编舞的内在逻辑。新疆舞协副主席、安徽艺术学院特聘教授王泳舸感慨地说:“这次学员不光来自院团、高校,还有中小学老师和文化馆馆员,期待领军人才的影响力辐射到大中小学的美育工程,以及群众文化的各领域各层级,像种子一样生根发芽,成木成林。”年轻的舞蹈编导哈萨克族学员米也尔·木里达西对创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说:“作为青年文艺工作者,我们既要心怀对传统的敬畏,也要有敢于突破的勇气,用作品诠释多元与包容,让更多人透过艺术看到这片土地的活力与希望。”



传承·接力:让当代中国文学家、艺术家像泉水一样奔涌而出

天山雪融化后成为汩汩清泉滋养着新疆大地,孕育出绚烂多彩的地域文化,也培育着一代代优秀的文艺家。“名家传艺”研修班里,导师们将这些学员亲切地称为“孩子们”,形象地比作璞玉。


悠扬的歌声从音乐组传出来,导师们正和学员面对面逐字逐句推敲作品,在作曲上从节拍、旋律、表现形式、民族元素等提出完善建议。词作家车行诚恳地说:“我们的核心任务是实实在在帮扶作者们,把他们创作中常见的问题掰开揉碎了讲清楚,把他们在作品题材上的挖掘、表达上的‘卡壳’疏通好。通过互动,让他们看到自己作品的亮点和可提升的空间。”作曲家孟勇的发言赢得学员们热烈的掌声,孟勇鼓励大家:“要将创作贴近火热生活,要把歌声唱进老百姓的心坎。”学员吴核感动地说:“我们在研修中收获了真传艺,在碰撞中激发了新可能,在扎根里找到了创作魂,我们要用情用力讲好新疆故事,不负传艺之恩,不负时代之期。”


“水袖打出去,收水袖,往前走。”第2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齐爱云正一对一、手把手教授“拖云花”“浪卷云”,兵团豫剧团学员王慧敏学得极为认真。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也是本期学员的李敏在一旁认真地帮忙录像,并为王慧敏加油鼓劲。两代“梅花奖”获得者同登戏台、奖台并不少见,而让她们齐聚乌鲁木齐的讲台上“传帮带”却不多见,这也是中国文联“名家传艺——新疆中青年文艺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研修班里的寻常一幕。研修还未结束,李敏就接到了另一个南疆行活动的演出任务,她说:“作为新疆文艺工作者,要立足新疆这片广袤的土地,挖掘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创作出更多体现新疆特色、反映时代精神、深受人民喜爱的优秀作品,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文艺力量,让新疆的文艺之花在新时代绽放得更加绚烂多彩。”


“我们倾囊相授,就是希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生生不息。”齐爱云在研修班结束后发了一条朋友圈:“愿学员们遵循艺术规律,潜心研究创作,做有思想的艺术家,都可以成为舞台上那璀璨的星星,让繁星满天际!”



编 辑|杨梓桐

编 发|李   楠

分享到: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下一篇:新疆领军班 | 中国文联“名家传艺——新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