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行业前行,讲好中国故事——中国文联第二期全国中青年文艺领军人才高级研修班第三阶段集中研修收官
盛夏时节,上海博物馆人头攒动,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正在展开,“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开展一年多时间,即将收官之际依然火爆。众多观众中有一群特殊的参观者——中国文联第二期全国中青年文艺领军人才高级研修班的学员,他们均是来自全国各个不同艺术门类的中青年文艺骨干。8月4日至15日,此次研修班第三阶段集中研修来到上海,主题正是如何“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聚焦国际与文化领域前沿动态,注重理论与案例结合,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
“国际特展绝非单纯的展品陈列,而是全方位的文化事件,承载着深刻的文化意义和文化内涵,在一些历史语境下甚至肩负着难以替代的外交使命。”结合古埃及文明大展,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中国美协策展委员会副主任丁宁以《国际特展与文化博弈》为题作专题讲座。研修班邀请了众多文艺名家进行授课,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专题讲座《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与新大众文艺》聚焦当下新大众文艺热点;上海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通过介绍上海昆剧团的创作传播与经营管理,与学员座谈交流如何将中华文化推向世界舞台;文艺评论家毛时安漫谈海派文化;中国社科院视听研究室主任冷淞介绍媒体融合与网络视听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围绕“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主题,研修班还设置了系列相关课程与学习研讨。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教授陈宇飞以宏阔视野对比人类文明摇篮的四大文明古国,通过丰富多元的文化例证,生动呈现了世界文明兴衰的跌宕变迁,阐释了文化继承发展的基本机制和文明交流互鉴的内在规律;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沈逸多维剖析当前中美关系的主要议题,引导学员系统认知中美关系新态势;新丽传媒副总裁王乔结合《庆余年》《热辣滚烫》等影视作品的发行模式、海外表现,就中国影视剧在国际传播中的市场前瞻及尚待克服的困难展开探讨;中国传媒大学区域国别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周亭聚焦“国际传播中的精准传播”“社交媒体中的故事策略”“效能评估反哺精准传播”三大核心内容,引导学员深入理解“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这一顶层设计背后的战略思维和价值路径;中央美术学院管理与教育学院副院长赵力则从全球视野和中国现状分析了近几年全球艺术品市场的趋势。
此外,研修班还安排学员赴博物馆、剧院、美术馆实地参观调研。在上海沪剧院,环境式驻演小剧场沪剧《日出》让学员耳目一新。在上海百年老洋房中,演员以吴侬软语带领观众穿越回20世纪30年代的社会生活。演出结束后,学员与沪剧院青年演员进行了互动交流;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中,国际人工智能艺术文献展里,英国艺术家的互动人体追踪装置、波兰艺术家人工智能生成的金属之花等作品都让学员驻足流连,大家就AI赋能文艺创作等话题同策展人展开了深入座谈。
举办全国中青年文艺领军人才高研班是中国文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文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重要指示的战略举措。按照研修班培养方案,每期培养周期一般为三年,每年开展一次为期1至2周的集中研修。本期三个阶段研修主题各有侧重:第一阶段以“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努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主题,在陕西西安、延安两地举办;第二阶段以“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努力创作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为主题,在北京举办;本次研修是第三阶段集中研修,也是第二期最后一次集中研修。
“此刻站在这里,我眼前浮现的是三年前古都西安的那个夏天。40多位来自天南海北的文艺工作者,带着对艺术的赤诚第一次相聚。书法家和画家同学挥毫泼墨设计队旗,评论家们‘评头论足’,影视行业的同学们敲锣打鼓……在那一刻,我们不仅是同学,更是携手同行的战友。”回首三年时光,学员张珂说出了大家共同的心声。学员张俊东表示,三年的课程设置都紧扣近年来中国的发展与世界格局的变化,师资力量强大,不同领域有一定影响力的文艺工作者汇聚在一起共同学习,这种跨专业的深入交流对创作非常有益。
“真正的‘领军’从不在聚光灯下,而在泥土的足迹中、在思想的穿透力中、在引领行业前行的担当中。”学员丁柳元表示,文艺不是风花雪月的消遣,而是承载了铸魂育人的使命。多年来,丁柳元不断通过公益活动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其是办好她所创立的“元元培根行动”,让文艺公益的力量成为影响人们向上向善的动能。丁柳元表示,研修是一个新起点,未来要继续做薪火相传的“燃灯者”,坚守艺术初心,锤炼专业本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来 源|《中国艺术报》2025年8月18日 第2版
编 发|周思邈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下一篇:领军二期 | 研修花絮(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