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特聘导师徐沛东: 做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
发布时间:2015-04-30 发布人: 字号: A A A

4月24日上午,我院特聘导师、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徐沛东来到中青七班,为学员们开讲。徐沛东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跟学员们畅谈了创作的价值、当下的创作环境以及如何做好原创等话题。

徐沛东在讲座中

徐沛东首先从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两个层面谈到文艺工作者的地位和作用。在社会价值的层面,他重申了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对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殷切期待和亲切鼓励,再次强调:“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在个人价值层面,徐沛东指出,“作品是文艺工作者的立身之本”,当自己的作品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时,文艺工作者的个人价值也得到了极大的彰显。徐沛东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谈到了专属于文艺工作者的幸福体验:“当你写的歌在大街小巷被传唱,年复一年的被传唱,那种幸福的感觉简直妙不可言”。

接下来,徐沛东从三个方面谈到了创作的地位和价值。第一,创作是文艺发展的根本和泉源。正所谓“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徐沛东指出,文艺离开创作要想获得发展,那是不可能的事。第二,时代呼唤优秀的原创作品。徐沛东说,好的作品为岁月留声,每一个时代都应该留下自己的印记。目前我们的情况是“匠人多、高人少”,缺乏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作品。这是每一个文艺工作者应该重视和深思的问题。第三,好的原创作品具有引领社会风潮、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徐沛东意味深长的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时代,是不能依靠胡编乱造、旧曲翻唱的方式,引领自己的发展的,因此他鼓励文艺工作者,要直面社会发展要求,推陈出新,谱写属于当今时代的原创作品来。

新疆学员帕提古力在讲座中向导师求教

原创是极好的,但是客观上说,原创又是极难的。徐沛东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从三个方面谈到了当下创作环境的问题。第一,创作者是寂寞的。这种寂寞有着双重的意味:首先是不被关注的寂寞,社会对原创的关注不够、重视不够,大众看不到创作的艰辛,不明白创作者的投入和付出;其次是不被理解的寂寞,面对充满诱惑的世界,严肃的创作者执着于艺术追求,不随波逐流选择常常面临着“冥顽不灵”或者“自命清高”的误解和误读,这些不解之词考验着创作者的心态。第二,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力伤害了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徐沛东指出,目前我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无论在立法层面还是执法层面都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力,侵犯了创作者的利益,伤害了他们的创作热情。当然这种情况会随着法制社会的推进慢慢得到改善,但完成这个过程尚需时日。第三,目前文艺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粗制滥造、胡编乱造、抄袭伪造的作品。徐沛东指出,这种局面的出现,反映了一部分文艺工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急于求成,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迷失了方向的问题。

面对这些复杂甚至是不利的创作条件,创作者要如何努力,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呢?对此,徐沛东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出了自己的建议。第一,他奉劝创作者要耐得住寂寞,不急于求成。对于一气呵成的作品,不妨暂且晾之晒之,过段时日再来观之,仍觉妥帖才算功成。第二,创作者要博学,不要钻牛角尖,要善于从其他艺术门类中寻找灵感,做个“大杂家”。第三,创作者应该具有敏锐的社会洞察力,深入生活,从生活中寻找创作的素材。第四,创作者要“求真求实”,以真诚述真情,以真情实感打动人、鼓舞人。第五,创作者要做“德艺双馨”的文艺工作者,“坚守艺术理想,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

徐沛东与中青七班学员合影

徐沛东,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特聘导师,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一级作曲,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代表作:歌曲《亚洲雄风》、《爱我中华》、《辣妹子》、《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不能这样活》、《红月亮》、《我像雪花天上来》、《大地飞歌》等,歌剧《将军情》、舞剧《枣花》、电影《摇滚青年》、电视剧主题曲《篱笆、女人和狗》、《雍正王朝》、《走向共和》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