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心得 | 中青16班孙娟娟:重整行装,坚定艺路求索的步伐
发布时间:2021-06-11 发布人: 字号: A A A
       5月9日至6月5日,由中国文联主办、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承办的“中国文联第十六期全国中青年文艺人才高级研修班”(简称“中青16班”)顺利举办。研修期间,学员畅谈了学习体会与收获。今天分享中青16班四组学员、青岛画院专职画家孙娟娟在结业式上的发言。

孙娟娟在结业式上汇报研修感悟

       转眼间,中青16班近一个月的培训就要结束了,首先,非常感谢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的精心组织和安排,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各个艺术门类的佼佼者走到一起,使我从中受益良多,倍加珍惜这次跨界融合的学习机会。

       从破冰活动到专家学者的课堂,从路遥故居的实地教学到鲁艺旧址的连夜彩排,从杨家岭、安塞文化艺术馆到北京京剧院、北京画院的学习与观摩,形式多样、紧凑丰富,研修院为学员们交流互鉴、吸收营养提供了尽可能多的机会与平台。同学们都是各领域的翘楚,在这里,可以听到不同领域最专业的感悟与分享。和音乐家薛永嘉老师谈他作词、作曲的“简约而不简单”,这与我要求自己作品的“单纯而丰富”异曲同工;和梅花奖得主万晓慧聊唱、念、做、打程式化的拿捏,这与绘画中造型感的符号化与生动性的微妙把握不谋而合;山花奖得主李燕和鲁迅文学奖得主纪红建老师更是为我展现了作家构建一部作品的艰辛历程;还有摄影家、魔术师、音乐家、评论家等等,为我们打开了全然不同的艺术之窗......我们,也从开始的不理解变为了珍惜所有!

       从大家对两人同住一个房间的顾忌,到后来室友打呼也不忍分离;从开始时略有抵触的经典诵读,到现在大家可以自然地齐声朗诵;从开始吐槽研修强度太大、授课老师的各种花式拖堂,到我们珍惜专家解惑的每一分、每一秒,直到现在的不舍别离!没有一个好的课程体系,没有院领导和老师们的辛勤付出,是不会有这样良好的研修效果的,这段研修时光会成为我生命中非常珍贵的记忆。

       同时,也感谢为我们默默付出的同学们。每日活动结束,都期待着收图片,谁的照片儿最少呢?是颜劲松老师。在我们全神贯注的吸收课堂中的营养时,在路上、机场、台上台下,他总是默默地一次次离开自己的座位为我们拍照,记录温暖的瞬间。正面、侧面,近景、全景,下一个再下一个……自始至终,不厌其烦。当然还有我们在舞台上的欢歌笑语、精彩纷呈,离不开甘为幕后人的薛永嘉老师,以及班委们、编导们的默默守护......这都体现了我们班强大的凝聚力。

       艺术是相通的,每一个作品的出现,都源于一个感觉、一个转瞬即逝的灵感。艺术语言的选择,呈现方式的巧思,都是艺术规律的妙用,且都“从于心”。同学们关于艺术、生活的讨论发生在每日的餐桌旁,清晨和傍晚的山路上,时时处处,在这些碰撞、共鸣中,我从理论上加深了对艺术的认识,也更坚定了继续探索艺术之路的步伐!

孙娟娟(中间)与同学学习安塞腰鼓

       今天就要离开,我会怀念晨雾中的百望山,怀念每日被鸟鸣声叫醒的清晨,怀念百望山下晨开暮敛的水莲花,也会惦念直到走时还不熟的酸杏。我们更加难忘的是师生间、同窗间无法比拟的情谊!

       本次研修已成为我们生命中特殊的痕迹,希望大家能在文艺研修院加满油,重整行装,勇往向前。期待大家跨界融合,创造出无愧于研修院培养,无愧于这个时代的伟大的作品,完成由高原到高峰的登顶创举!祝福大家!

编辑 | 文艺研修院 张会卓

编发 | 文艺研修院 姜妍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