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人二期·云制荟 | 新时代广西民族曲艺的传承与探索——以“蝴蝶飞”女子组合为例
发布时间:2022-07-25 发布人: 字号: A A A

6月29日晚,制作人二期的学员们迎来了“云制荟”的第五次活动。二组学员、广西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原广西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演员赵嘉懿为大家做了题为《新时代广西民族曲艺的传承与探索——以“蝴蝶飞”女子组合为例》的分享,重点讲述了广西少数民族曲艺的类型、特点和发展现状,以及自己从一名声乐演员转变为曲艺传承人后,组建“蝴蝶飞”女子组合,不断创新、推广民族曲艺文化的探索历程。

赵嘉懿进行分享

广西是个多民族地区,除汉族外,还有壮、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1个世居少数民族。现存的广西少数民族曲艺也是种类繁多,有文献记载的少数民族曲艺种类数量超过50种,其中大多以说唱艺术为主,例如:壮族有末伦、唐皇、唱天(天琴弹唱)、卜牙等,瑶族有蝴蝶歌、铃鼓等,苗族有果哈、花歌调等,侗族有琵琶歌、笛子歌等。赵嘉懿以“蝴蝶飞”女子组合的几首代表作品为例,通过原始采风视频和舞台呈现视频对比讲解的方式,着重介绍了其中的壮族唱天、瑶族铃鼓和侗族琵琶歌3种曲艺形式。

部分采风视频截图

唱天是壮族民间的一种弹唱曲艺,多见于节庆习俗活动,弹唱者手弹天琴,脚揺铜铃,有独天(独唱)、对天(对唱)和奠天(叙事)三种形式。瑶族铃鼓是由“土别”说唱发展形成,演唱者用系在手腕或手指上的铜铃拍击长鼓,在鼓点节奏中即兴编唱笑话和故事。侗族琵琶歌,因弹拨弦鸣琵琶伴奏得名,分为用低音大琵琶自弹自唱的叙事长歌和以中小琵琶伴奏、男弹女唱的抒情短歌两大类,在侗族地区十分盛行。赵嘉懿带领蝴蝶飞组合,一方面加紧对这些民间曲艺进行学习、传承,一方面尝试在乐器演奏手法、内容创意构思、曲种跨界融合、舞台展示方式等方面进行改进、创新。在《壮美广西看今朝》中,她们大胆将唱天与快板进行结合;在《特殊礼物》中,她们用侗族琵琶歌回忆湘江战役中红军战士的英雄事迹和与侗族同胞结下的深厚情谊;在《莎草花》中,她们用瑶族铃鼓讲述全国提名道德模范李莎将人生追求融入国家命运,志愿服务广西龙胜山区教育,献出宝贵生命的感人故事。未来,她们将继续探索曲艺讲故事的新方式,用少数民族曲艺更好地弘扬传统美德、表现美好生活、唱响美好时代。

《特殊礼物》《莎草花》《壮美广西看今朝》演出视频截图

在互动环节,学员们围绕传统曲艺如何讲述时代故事、姊妹艺术间的跨界合作、非遗资源的搜集整理、创演人才的培养锻炼、少数民族曲艺与旅游的融合方式等话题进行了热烈探讨。经过这次分享,同学们不仅更加强烈地感受到对于民族多元文化的自豪和传承民间艺术的责任,也意识到如果民族民间文艺能够更多地进入大众视野、日常生活和消费体系,将会实现更好的活态传承和创新发展。

撰稿 | 二组学员 彭楠

编辑 | 文艺研修院 易小琦

编发 | 文艺研修院 姜妍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