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艺术基金策展班学习录 | 周林、蔡萌、苑利作专题讲座
发布时间:2023-09-18
字号:
A
A
A

△周林
周林首先分享了五次技术浪潮引发的关于“什么是创造”“什么是策展”的思考,强调新技术带来了新观念、新思维和艺术表现的新样式,策展人只有依法行事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随后,从创意保护、表现自由与相互尊重、版权法、合同法、NFT技术应用与法律等方面,讲述了新技术环境下策展人需要面对的法律问题。周林讲到,策展人的最终目标就是打动观者,让观者在展示活动中看到自己,在信息生产、传播的过程中提供一条新的信息链,举办展览时要注意将艺术家的创作、创意与法律相结合。
在互动环节,学员们踊跃提问,周林教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解释与回应。整场讲座观点新颖独特,内容丰富,获得了学员们的热烈好评。
△蔡萌
蔡萌谈到,展览会随着艺术内部和外部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而变换姿态。策展人可以像“作者电影”中的导演,找到最好的演员、编剧、摄像、灯光、布景等专业人士一起合作,去诠释和呈现故事中不同层次的视角与意义;也可以像一名乐队指挥,邀请一众超一流的乐手共同去刷新观众对一支古典乐曲的认知与经验。策展人要理解并掌握“展览语言”,要在策展技术和展览本身的细节呈现上下足功夫,要在展览空间场域特定的基础上,对“艺术家—作品—展览空间”展开深度分析、研究、讨论,营造出作品与空间之间的嵌入、生长关系,并在尊重艺术家和艺术创作的前提下,做出更多有质量的好展览。

△苑利
9月12日上午,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特聘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苑利为学员们作了题为《非遗:一笔宝贵的文化创新资源》的专题讲座。
讲座首先从内容及形式、传承形态、传承的难易程度三个方面讲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苑利指出,作为文化创新资源的非遗对当代的艺术创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价值,不仅代表了一个国家优秀的审美传统、典型的乡土传统,还体现着一个国家文以载道的艺术传统,能够促进一个国家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他强调,优秀的策展人要树立正确的策展观,通过学习借鉴优秀的非遗作品来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善于利用非遗的元素进行艺术创作,通过展览将非遗传播出去,做好中华文明的传声筒、扩音器,担负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学员打卡

△魏宇彤心得

△崔灏心得

△周洁心得
撰 稿|王红英(学员)
摄 影|范顺赞(学员)编 辑|方梓熙(学员) 石 琳
编 发|李 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