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11期|聚焦新加坡传媒业发展,实地探访文化瑰宝
发布时间:2024-11-06 发布人: 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 字号: A A A

10月30日~31日,海外11期紧张而充实的学习培训井然有序的进行着。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学习旅程中,团员们不仅聆听了高水平的学术讲座,还亲身体验了新加坡文化遗产的艺术魅力。


△陈桂月老师授课现场


30日上午,研修班的课程聚焦于“新加坡传媒业发展政策与社会环境解析——与中国的异同”。授课老师是南洋理工大学文学院语言中心和新加坡教育学院客座讲师陈桂月,她详细讲解了传媒业的发展背景,分析了新加坡与中国在传媒政策导向与内容管理方面的异同,并探讨了社会环境对传媒业的重要影响。她还特别对比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传播方式、受众群体及影响力等方面的差异,为学员们提供了全面的传媒业发展视角。


△陈钟老师与学员交流


31日下午,新加坡生命科学研究院终身院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自然科学与科学教育学部住校教授陈钟,为研修班带来题为“动画/虚拟增强现实/人工智能在教育媒体产业的应用前景”的授课,他对南洋理工大学教学法、白板动画、虚拟生物实验室的模拟与演示、人工智能教学、生成式人工智能作详细介绍和现场演示,分析了新加坡AI华语电影《郑一嫂》等案例,其中关于人工智能的使用及发展原则以及由此为人类带来的影响,引发了学员们的讨论和思考。


△参观新加坡国立大学博物馆


△参观新加坡土生文化馆


除了课堂学习,研修班还先后前往新加坡国立大学博物馆、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和新加坡土生文化馆,学员们接受了三场别开生面的现场教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博物馆的藏品丰富多样,包含中国古代文物、东南亚当代雕塑作品以及土生华人相关物品,这些藏品见证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国际文化交流、贸易往来和社会变迁,让大家加深了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同时也看到了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与发展。而新加坡土生文化馆则通过对土生华人文物的展示和过去生活场景的再现,让学员们了解了新加坡土生华人的历史、传统、习俗和娘惹文化,感受到了新加坡多元文化的独特魅力。


△赴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学习交流


30日下午,学员们走进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相继参观了中心展厅、剧院、图书馆等设施,并开展了座谈交流。海外11期团长李洪伟介绍了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海外研修培训的有关情况,学员代表王涛、郝红霞、曾章团等围绕“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国文艺的国际影响力”,结合工作实际和在新加坡期间的所学所思进行了汇报。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参赞秦文,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兼旅游办事处主任肖江华,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副主任孔媛,中国驻新加坡旅游办事处副主任王瑾与团组互动交流,就文化艺术中心的品牌活动、特色项目以及国际传播交流成果作详细介绍。大家纷纷表示,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在传播展示中华文化、促进中新两国人文交流与民心相通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而此次座谈交流也为接下来的学习给出了具体方向指导,为大家注入了更多信心、动力和热情。






撰 稿|胡晓涵(海外11期学员)

摄 影|王   涛(海外11期学员)

编 辑|石   琳

编 发|周思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