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传艺舞台班|李春燕:从“技”到“剧”:杂技剧的叙事突破与红色题材杂技剧的创作探索
发布时间:2025-09-04 发布人: 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 字号: A A A

8月30日上午,江苏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一级编导李春燕《从“技”到“剧”:杂技剧的叙事突破与红色题材杂技剧的创作探索》为题,结合其导演的杂技剧《先声》等多部红色题材杂技剧实践案例,为名家传艺舞台班学员系统梳理了杂技剧发展脉络、创作原则与方法,解锁杂技艺术创新升级的实践路径。


△李春燕授课


在剖析杂技剧核心属性时,李春燕强调:“杂技剧的灵魂在于‘技’与‘剧’的深度融合。”“技”是杂技剧的“根”,失去高超杂技技巧,便丧失了杂技剧的本体属性;“剧”是杂技剧的“魂”,若为炫技割裂剧情、忽视人物逻辑,技巧就会沦为孤立的“绝活展示”。唯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能创作出兼具观赏性与叙事性的作品。


针对杂技剧“叙事难”的痛点,李春燕分享了经过实践验证的“四个创作法”:一是“对位法”,拆解剧情与人物需求,从“技术库”中匹配精准技巧;二是“排除法”,为创作“做减法”,既要剥离游离于叙事之外的炫技,也要舍弃为硬塞技巧增设的冗余剧情,实现技术与剧情的双向校准;三是“创新法”,通过道具、装置、技术创新适配剧情;四是“融合法”,借助其他艺术形式弥补杂技叙事短板。


从《渡江侦察记》到《战上海》,再到《先声》,李春燕梳理出红色杂技剧的“三次进阶”:《渡江侦察记》实现从“看技巧”到“看懂故事”的跨越,让观众透过技巧理解红色历史;《战上海》以连长江华与地下党白兰的爱情为线索,串联时代洪流,推动红色杂技剧从“看懂故事”走向“共情人物”;《先声》则更进一步,实现“共情人物”到“见人、见精神、照见自己”的升华,让观众在感受人物命运的同时,体悟红色精神的当代价值。


△授课现场


授课尾声,李春燕以“破”与“守”总结杂技剧的探索之路:“破”是打破“炫技至上”的传统框架,用完整叙事逻辑、饱满人物情感,将杂技从“单项技巧展示”升级为“综合舞台艺术”;“守”是守住杂技艺术的核心魅力,所有叙事设计与情感表达,始终以杂技技巧为根基,不脱离“技”的本质。她表示,尽管杂技剧尚未完全走进大众视野,但已在艺术领域站稳脚跟,未来需持续以创新赋能,让杂技艺术承载更多文化内涵与精神力量。








撰 稿|王   森(学员) 

摄 影|邹   晗

编 辑|邹   晗

编 发|周思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