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13期|分组创作解析
发布时间:2022-07-08 发布人: 字号: A A A

6月24日上午,中国文联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文艺骨干培养工程(第13期):新疆中青年文艺拔尖人才创作研修班(简称“民族13期”)迎来分组小课堂——案例分析课程,由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中青二期校友、中国煤矿文工团创作室副主任、编剧冯必烈,中青八期校友、山东艺术设计学院传媒学院副院长吕廷川,中青八期校友、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一级美术师李明,结合各自创作作品与经验,分别为戏剧、摄影、书法领域的学员作案例分析。

戏剧组

冯必烈为学员授课

冯必烈以《这是最初的“斗争”——为了让故事更好看一点,从“0”到“1”时的努力》为题,从编剧的角度,向戏剧组学员详细讲授了戏剧作品创作从“0”到“1”的创作过程与个人思考。他指出,对于一部优秀戏剧作品的产生,在创作初期时就需要创作者树立制作人思维,例如接到委托创作任务后,应在充分满足甲方需求的前提下,争取创作主导权,在倡导各方尊重艺术创作规律的同时,通过剧情设置、制作等环节的打磨修改,最终呈现出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

学员与冯必烈线上交流

冯必烈同时围绕学员在创作歌剧、话剧作品时的选题、改编等问题开展线上交流。他表示,归根结底,戏剧作品从“0”到“1”的创作过程至关重要,也是创作团队解决创作、生产等问题的关键时期。希望通过此次交流,对大家在提升文学艺术修养和创作素养上有所帮助。

摄影组

吕廷川为学员授课

吕廷川以《拍好身边故事——专题摄影的实践与思考》为题,结合摄影组学员的需求和问题授课。他谈到,摄影对摄影人来说是一种信仰,也是与文化、与心灵有关的独立的思考和判断,具有美学价值和历史价值。此外,精彩的图说能让图片更有力量,文字说明可以消除图片的模糊性和多异性,准确传达信息,引导读者对图片的正确理解。

学员线上听课

课程最后,吕廷川勉励学员,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创作中多尝试专题摄影创作,处理好“技”和“道”的关系,做到一以贯之,不断总结、探索、学习,拍出更多优秀的摄影作品。

书法组

李明为学员授课

李明以《书法学习中的三个“结合”》为题作专题授课。他认为,书法学习要做到“大小结合”“动静结合”“碑帖结合”这三个结合,最关键是要有哲学思辨精神。要想做好“大小结合”,一方面需注重近观和微观,即多关注作品局部和细节;另一方面则要注重宏观和远观,也就是要关注作品整体和气象。关于“动静结合”,李明通过引用苏东坡书论“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以及王维诗句“月出惊山鸟,明鸣春涧中”进行生动诠释。对于“碑帖结合”,李明指出:“碑帖各有优长,不能顾此失彼。学书者既要吸纳帖的书卷气,又要吸纳碑的金石气,加强对书法气息的审美观照,做到互鉴共融,汲取精华,追求精致。”

学员与老师在线互动

李明在授课最后为书法组学员答疑解惑,并希望大家在书法创作、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突破自身瓶颈,为繁荣新疆书法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编辑 | 文艺研修院 杨梓桐

编发 | 文艺研修院 姜妍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