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联第四期全国新文艺群体拔尖人才高级研修班
分享到:

培训目标 

本期研修班的培训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引导新文艺群体学员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中央关于文艺发展、文艺创作的指导精神,学习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精神,坚定文化自信,明确创作方向;二是为学员搭建高水平的艺术跨界研修交流平台,促进教学相长、学学相长,提升创作水平;三是引导学员学习老一辈艺术家德艺双馨的精神,培养艺术创作的良好心态和德行追求;四是打造有向心力、凝聚力的班集体,将新文艺群体学员紧密团结在中国文联周围。

学员情况 

本期研修班学员共48名,来自全国2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其中男性35人,女性13人,平均年龄39岁,包括汉、回、满3个民族。从创作领域来看,文学领域5人,电影领域3人,电视领域5人,戏剧领域2人,音乐领域5人,曲艺领域2人,舞蹈领域1人,杂技领域2人,美术领域9人,民间文艺领域2人,摄影领域2人,书法领域9人,策展领域1人。

培训及内容方式 

以“守正创新、担当使命”为研修主题,在课程上体现“创新”和“跨界”的定位,加强通识教育和共识教育。拟邀请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屹与学员开展主题座谈,邀请各艺术领域名家大师围绕研修主题为学员开设专题讲座,组织学员开展学员论坛、艺术创作交流、经典诵读等活动,赴博物馆、剧院等地观摩学习,将课堂讲授与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及学员自主学习相结合,致力于打造全国新文艺群体最高层次的研修交流平台。


部分授课导师介绍

宋宝珍,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特聘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戏剧戏曲学博士生、硕士生导师。“文化部优秀话剧艺术工作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主要学术著作有:《二十世纪中国话剧回眸》《残缺的戏剧翅膀——中国现代戏剧理论批评史稿》《世界艺术史·戏剧卷》《中国话剧史》《心镜情境》《暮合幕开》《洪深传》《田汉评传》《走回梦境——澳门戏剧》《中国戏剧论辩》《台湾戏剧概况》《澳门戏剧史稿》《香港话剧史稿》《中国百年话剧史述》等。

宋瑾,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特聘导师,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副所长。兼任全国音乐美学学会会长,北京美学会会长,教育部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艺术专业指导委员会理事,世界民族音乐学会理事。迄今发表文论170余篇,著有《走出慕比乌斯情节——世纪末音乐美学断想》《国外后现代音乐》《西方音乐:从现代到后现代》《音乐美学基础》等;译著《20世纪音乐的素材与技法》《音乐的意义与表现》(合译);参与教材《高师音乐教育学》《音乐美学教程》《大学音乐·西方音乐》等的编写;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全球化语境中的多元音乐文化观念研究”“中国专业音乐人才培养未来发展研究”等。

叶培贵,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特聘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参与或主持国家外文局与美国耶鲁大学合作项目“中国书法艺术”、北京市十五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书法史论”、“中国书法史学史”等近10项课题的研究工作,作品被中南海、人民大会堂、国家博物馆等机构收藏。

严庆,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特聘导师,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研室主任。美国德克萨斯大学政府学院访问学者。2013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被评为2015年度最具影响力的人文学科青年学者。2016年被评为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优秀中青年专家”。主要研究方向:民族政治学、比较政府与政治、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民族教育。多次参加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政法委、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教育部的政策咨询。  

韩春启,北京舞蹈学院艺术设计系教授、研究生导师,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北京市特聘专家,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多年来参与策划和执行过较多的国家和国际级的大型演出活动,同时也创作过较多的舞台戏剧作品。主要设计作品有:舞剧《大梦敦煌》《情天恨海圆明园》《满江红》《鹤鸣湖》《玄凤》《徽班》等,歌剧《霸王别姬》《西施》《高山流水》《雪原》《红色娘子军》《马向阳下乡记》等,音乐剧《蝶》《花儿》《甘姆阿妞》《啊,鼓岭》《阿诗玛》等,以及十余部旅游剧作品。

杨阳,原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研室主任,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会员,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特聘专职讲师,辽宁省委党校、中央民族干部学院特聘教授。长期从事国际战略研究与教学,主要方向亚太地区地缘战略、我国周边安全形势等。著有《战略问题研究》、《国际危机控制与管理》等著作,在军内外发表数十篇学术文章,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研讨会,并赴亚洲、非洲国家客座讲学及应邀在国内各地进行时势讲座。曾荣获全军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奖和国防大学优质大课奖等。

赵朝峰,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北京高教学会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共北京党史学会常务理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团中央全国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理论导师,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示范课百人巡讲团”。研究方向包括中共党史和党建理论、中国近现代社会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等。北京师范大学第十届“最受本科生欢迎的十佳教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7年度影响力人物,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

张跣,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执行院长,教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文艺理论、网络文化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在《文艺研究》《外国文学》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出版专著《赛义德后殖民理论研究》《网络文化与社会转型》等,译著《狱中札记》《创新者的密码》《绅士生活》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高级别科研课题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