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创新 | 澳门一期陈嘉宜:京澳两地戏剧生态异同之我见
发布时间:2016-08-02 发布人: 陈嘉宜 字号: A A A
剧场管理及经营之道

在澳门,正规及开放可供公众申请使用的戏剧表演场地不多,除了公营的澳门文化中心,南湾旧法院黑盒剧场之外,私营的戏剧表演场地粗略估计也少于10个。但对于每年表演艺术类别的演出量达300多场次的澳门来说,演出场地的供给实在限制了戏剧的发展。

先说澳门文化中心,虽然它拥有两个剧院,但是在一年的档期内,除了文化中心主办的节目之外,每年也要抽出五月份和十月份的档期作为文化局主办的艺术节和音乐节的主表演场所,因此可以供给公众申请的档期就只剩下约八至九个月的时间;民办黑盒小剧场多座落于工业大厦里,观众座位数约为50-80人,本来演出制作上已经难以从观众票房上平衡支出,加上工厦租金以倍数增高,一些较具规模的黑盒剧场,也在这一两年相继结束营运。虽然赌权开放之后落成的五星级酒店都有提供不同类别的表演剧院,例如金沙剧场,澳门威尼斯人剧场,百老汇剧场等等,但是以本澳演出制作的规模大小来说,暂时都只有较少表演组织可以制作出相当规模的演出能于上述几个酒店经营的剧院上演。

梦剧社于南湾旧法院黑盒剧场制作澳门艺术节《Roberto Zucco》,2015

在北京,由于观众群十分庞大,从与几个剧场的负责人沟通中了解到,北京那些规模较小、自家经营的小剧场大部分的收入来源都来自观众票房收入(官营的场所获得国家的艺术资助),因此这种能够单靠票房就能平衡支出这种情况在澳门几乎不可能,澳门绝大部分艺术团体的表演都是靠澳门政府各个基金部门的资助而维持运作的。听鼓楼西剧场的经理闹闹所分享,他们有固定数量的微信观众群组,因此主要的宣传渠道都是透过微信来宣传制作;其次就是同一个自家剧目在一年内的不同时段进行重演,靠口碑来卖票,通常演了七到八场,观众入座七成左右,就可以平衡支出;另外,由于内地观众普遍都使用微信等沟通媒介接受宣传讯息、购票和进行评论,网络影响力大,因此只需要在微信发出宣传讯息,就会有成千上万的观众可以接收得到。但是这在澳门就比较难,首先是澳门人口基数小,澳门传统观众也通常具有品牌倾向,文化局主办的艺术节节目和音乐节节目以及澳门文化中心主办的艺文节目较受欢迎,他们具有庞大的宣传资金在澳门不同街角推出宣传,因此独立制作的演出常常缺乏宣传资金,除了透过脸书这种社交媒介之外,可以把宣传资料直接传达到观众手上是非常困难的。

然而,在一个城市那么小,人口也很少的城市中,演出却那么多,对于本地观众来说也开始出现观赏疲劳的情况。作为剧团的营运者,一直以来都希望能开拓更多观众来源,本想先从珠三角附近的剧场开始,但碍于澳门与珠海的过关对于内地客人来说不方便,且连接三地的港珠澳大桥又迟迟未落成,因此还需要开拓更多的方法推广到其他地方。

梦剧社于晓角实验室制作演出《女仆》,2015年

两地的戏剧演出类型及观众喜好

这次我还未能深入了解到内地观众的观赏喜好,例如到底观众是比较喜欢传统戏剧,还是经典翻译剧作呢?原创戏剧的生存空间又是多少呢?多媒体跨界合作戏剧作品又会不会是冷门的演出呢?虽然无法直接与当地的观众群详细讨论,而我在参观不同剧场的时候,从剧场推出的作品也可以略猜一二。在鼓楼西剧场里,作品主要以演出经典外国翻译剧如《枕头人》等为主,基本上剧场约有一半以上的档期都以演出翻译剧为主,原创剧目多为戏剧学系的学生的实验作品。令我惊喜的是,他们也有邀请香港邓树荣老师执导《安提戈涅》一剧,为了与北京的演员们探讨戏剧的多样性,邓老师的剧场美学和鼓楼西剧场的戏剧风格相冲击,相信会是一场可观性十分高的演出;翻看中国国家话剧院的艺术年鍳,比较重点推出的演出类型是经典剧目当代演译,同时也会支持内地导演的原创剧目;在首都剧场,大部分都是世界各地的翻译剧和中国原创传统戏剧为主;国家大剧院的自家牌品作品,以大型的原创翻译歌剧及本土原创的歌剧为主,由于表演场地多,因此演出的种类和规模大小也比较多元化,也包括了儿童剧、青年原创戏剧、原创喜剧、音乐会等等。

我们猜想,在北京的观众群可能比较喜欢欣赏外国的翻译剧作,因此不同剧场推出的演出都以翻译剧为主,然而看到近几年不少北京的传统剧目及经典作品,也希望透过当代导演艺术家们的新诠释而作出新风格的尝试。这种情况跟澳门近年的戏剧发展十分相似,澳门戏剧以艺团为单位而制作,每个艺团单位虽具有一定戏剧风格,例如环境剧场、多媒体剧场、音乐剧场、文学剧场等等,每个单位都积极向不同艺术方向去深化去探索。澳门观众对于新形式或新文本的戏剧种型的接受性参差不齐,剧场常客接受性较高,但是剧场常客数量不多,较受大众观众欢迎的是本土原创的喜剧,以及经典的外国音乐剧,例如《爱登士家庭》、《猫》等等。可是本澳剧场艺术家较少理会本地观众的偏爱,艺术家都比较想优先追求艺术的实践,因此,澳门的商业戏剧演出比较少,容易出现戏剧演出与观众偏爱不接轨的情况。

若讨论澳门原创戏剧演出于内地的可行性,相对其他类别的演出来说机会较少,一来因为语言的问题,澳门大部分演出都以广东话演绎为主;另外,我们还是不太了解内地在演出审批的须知和要注意的事项,如果有机会了解更多,或者在本土制作演出的时候把相关事项考虑进去,就能提高澳门演出到内地进行交流和巡演的机会。

总结来说,除了戏剧之外,三星期内的学习,收获的确不少。我对于玉雕等文化十分感兴趣,因为在澳门根本没有什么机会可以接触到玉雕文化,同时,老师的讲课也十分生动有趣,让我对于玉雕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最后,再次感谢筹办此次课程的统筹人员及老师们用心的教学,期待将来有机会再跟大家学习。


校友名片

陈嘉宜,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澳门一期校友,澳门梦剧社理事长及剧团行政经理。工作范畴以监制、行政、节目统筹、表演为主,现为培道中学及广大中学戏剧社指导老师。2016 年监制梦剧社之“青年剧场综合培训计划”;2015 年参与“Voice of Temptation 诱惑之声音乐会”担任监制;2014 年监制梦剧社“独演小剧场2014”及创作独脚戏《Reboot》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