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四期陈诗琪:立体透视韩国剧场发展
发布时间:2018-07-27 发布人: 字号: A A A

 2018年6月19日至30日,由中国文联港澳台办公室、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澳门基金会和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共同主办的“传承与创新:2018中国文联澳门舞台艺术人才赴韩国访学交流活动”(简称澳门四期)在首尔顺利举办。访学结束后,团员们认真思考总结,用文字记录下此行赴韩国的收获和感想。我们将陆续与大家分享澳门四期的团员感悟。

 

澳门四期学员、晓角话剧研进社制作人陈诗琪

“传承与创新:2018中国文联澳门舞台艺术人才赴韩国访学交流活动”已经完满结束,丰富的内容让团队成员受益良多。本次活动首先以讲座的形式介绍韩国文化产业运营状况,通过数据分析产业发展前景。接着安排拜访了一些剧场相关机构,从不同方面深入地了解韩国剧场产业的运营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近年成立的韩国艺术家福利财团隶属于文化体育观光部,其职能是保障艺术家的权利、完善福利制度,为艺术家们的创作提供更好的工作条件和发展环境。在任何产业中,只要由国家部门牵头来维护从业人员的基本保障,都能够避免人才流失,并且对构建有利于文化艺术事业发展的环境起奠基作用。此外,发展比较成熟的首尔戏剧协会是民间艺术福利机构,主要服务首都地区的戏剧单位,为不同岗位的剧场工作者争取福利和补助。协会以民办机构的身份向政府发表剧场从业人员对产业发展的意见,向政府争取对剧场工作者的各项保障。同时,协会也整合各类资源来加强对剧场文化的宣传和推广。

韩国表演艺术界成立了以专业、范畴、类型划分的协会或工会。其中,韩国广播演艺工会下设五个支部,如演员、广播从业员、电影从业员等,共有约5000名会员;韩国小剧场协会聚集全国未满500席的民间小剧场二百多个,包括首尔和全国各地民间剧场。这不仅有利于文化产业政策研究,也有助于民间资源整合。韩国的文化产业之所以能够蓬勃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政府和从业人员相互配合的基础上,政府持开放及支持的态度,为产业建立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从业者不仅能维持生计,更能看到职业前景。

此次访学团也拜访了不同性质的表演艺术团体,让我对当地艺团的运营情况及发展状况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贞洞剧场是文化体育观光部的附属机构,拥有固定场域作为发展中心,设有常设演出及策划演出。同时也举办不同类型的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以达到推广剧场艺术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目的。由于是国家部门附属机构,其大部分的运营资金由政府资助,有较稳健的资金来源,机构人员也有较完善的福利保障。反之,DIDIMDOL话剧团为民营剧团,按制作项目筹组团队。参与人员全是自由工作者,作品主要针对本地观众,每部作品的观众约为7000至10000人。剧团具有多年运营经验,资本及税务状况稳定,获评为“国家指定专业剧团”。常承接政府委托的项目,这类制作能得到90%的资金补助。而自发性的创作演出,则全靠剧团投资及票房收益支撑制作开支。此外,我们还拜访了STS公司(Shining Twelve Stars),一个以商业模式运作的演艺经纪及制作公司。发展的项目包括文化艺术类的舞蹈、戏剧、音乐剧等,也有商业类的电视、电影、广告等。主要以私人投资运营,个别项目也会申请国家资助,最高补助约为制作预算的50%。STS公司仍会平衡作品中的“商业”与“艺术”元素。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春川哑剧节,一个已举办三十年、获地方政府和居民全力支持的民营艺术庆典,曾连续7年被评为“优秀旅游文化节”,是世界三大哑剧节之一。春川哑剧节是唯一一个大型民营艺术品牌节庆,拥有艺术自主权,但其80%的运营资金来自政府资助(主要是市政府),并已成功发展为春川的地方象征。节庆运用大量城市空间,把当地居民和大学生联系起来,并有大量志愿者参与运作,让参与者觉得自己是节庆中重要的一部分。

上述几种截然不同的运营模式,体现了韩国艺术发展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是在自由且有生机的环境下发展的结果。澳门若要更好地发展文化产业,政府应吸取韩国的经验,坚持开放的态度,多了解业界的实际情况,与从业人员互相配合,共同发掘不同的可能性,以更具前瞻性的视野,创造文化产业的新篇章。

作者 | 澳门四期学员、晓角话剧研进社制作人 陈诗琪

编辑 | 国际研修处实习生 孙少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