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尔进行第十天集体授课学习
发布时间:2016-10-19 发布人: 字号: A A A

10月19日,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海外第四期研修班进入第十天集体授课学习。

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电影市场之一,特别是华语后大片时代《夏洛特烦恼》等中小成本电影逐渐崛起,并通过网络另辟蹊径、逆袭票房。2015年贺岁档《重返20岁》成功借鉴韩国经验,以3.5亿元票房成绩刷新中韩合拍片在国内的最高纪录。韩国电影更是世界电影中的黑马,今秋刷爆国人社交网络的《釜山行》,使得海外四期学员更为关注韩国电影。

19日上午,韩国大真大学戏剧电影系教授、韩国电影评论会会长、韩国艺术振兴委员会艺术电影评价委员会委员长申江浩先生,继昨天向研修班讲授了“韩国中低预算电影的发展情况”,今天上午继续讲授“韩国电影制作及流通战略”。

申教授分析了今年各档期中《釜山行》、《隧道》、《仁川登陆作战》与《检察官外传》等电影的发行与评论情况,深入揭示了当下大片当道、中低预算电影遇冷的问题。

电影《釜山行》海报

第一,“千万电影”缺失。在五千万韩国人口中,如有一千万电影观众,则该片观影人次占到全国人口的20%,成为覆盖全年龄层、具有较高大众性和电影完成度、并成为社会文化现象的“千万电影”。近期此类大片屈指可数。“观众对《釜山行》的期待是‘有趣’,对《仁川登陆作战》的期待是‘感动’。”《釜山行》成为2016年韩国首部“千万电影”,是在韩国国内上映的电影中继近年来《辩护人》、《太极旗飘扬》与《汉江怪物》等影片之后第14部观影数突破千万人次的电影。

第二,中制作电影苦战,小制作电影宣战。申教授看重制作优良的中等电影,亦即观影人数达五六百万人次、类型风格多样,例如《柏林》与《隐秘又伟大》等影片的电影。其中,喜剧电影《告别单身》完成度高,表现日本侵略的《鬼乡》等片展现了现实力量,但中等预算电影仍处于总体没落的局面。申教授警示业界不能一味求稳、重复陈旧语言内容。

第三,“戛纳效应”。申教授以《釜山行》为例讲到,该片不具备导演品牌效应,选择了韩国从未有过的灾难片题材类型,但在戛纳拔得头筹、带动票房。他认为,在韩国,戛纳这个舞台逐渐从作家主义的导演获奖之旅,转变为制作精良的娱乐电影的营销场所。因为韩国电影尚未受过奥斯卡电影节的评选邀约,故较看重戛纳电影节。《雪国列车》等片的导演手法与影片结构更接近好莱坞风格,不太像艺术片,可能也是政府投资与管理的奥斯卡电影节评选并不青睐的理由之一。总之,电影节与社交网络的评价受到电影界的高度重视。

经过积极热烈的问答互动,学员们进一步了解到如下内容:

韩国电影评论会是纯民间组织,已有50年历史,由媒体评论员及电影评论家等专业人士组成。协会每年出版年度韩国电影评论文集;每年颁布评论奖,今年已是第35届。年度评论奖没有奖金,但在观众与业界中认可度高,韩国演员及电影界从业人员都以得到影评奖为荣。颁奖典礼氛围轻松自由,不是官化评奖,也没有电视直播转播,颁奖者为协会会员,有时交流沟通时长三小时。参会人员连典礼后的晚宴都不会缺席。韩国专业评论理论受到电影界与观众重视,这对上映票房产生了影响。2001年韩国文化部委任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构建了一个开放透明的信息系统,确保提供准确且及时的观影人数和票务数据,该数据统计系统已实施15年。

韩国电影理论评论家与中国电影关系密切:很多韩国电影理论评论家曾去过中国留学,或考察访问过中影公司等机构。他们的不少研究关注并针对中国电影,译介出版也相当多。电影赏析课是韩国所有大学的选修课,且最有人气。因此需要很多师资力量,他们多放映中国影片或以华语片做为实例。

中小学电影文化课发展普及:韩国电影协会最早开始推广中小学有关课程,经费来自文化部,主要支援偏远落后地区。文化部参照成功经验,要求中小学文化课必须开设电影、摄影和国乐等文艺课程,并可向政府部门申请专业师资;并委任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等部门组织实施,向有关老师发放授课费。学员们在南杨州摄影所考察时也发现,工作日当天有成批来自偏远地区的中小学生参观。此外,高中在以往美术、音乐课的基础上,加设了演艺课,并且成为常设课程。

韩国电影教育始于上世纪90年代,起步较晚。上世纪70年代,美国将电影课程加入中学教育、高度重视,此后推动涌现出一批佳作。申教授认为,电影业和舞台艺术,应起始于教育。重视艺术教育,是历史经验,也是未来发展方向。

学员们纷纷表示,申教授讲座数据详实,案例丰富,研究严谨,富于思考,分析透彻,重新审视韩国电影,彰显批判力度和批评精神。他治学授课与一丝不苟的坐姿形成呼应,即便腰肌劳损却马步稳扎,平实论述中内藏隐忧情怀、外露殷切期待,老辈学者风范,引人敬服。特别是申教授所处的韩国理论评论界,保持了对制作费高达100亿韩元的电影独秀的清醒立场和理性批判,并对振兴电影、扶持中小成本电影颇多关切,显示了理论评论引导创作、多出精品的作用,展示了老一辈教授关心当下未来、力促多元发展、构建健康文艺生态的情怀,对国产电影转型升级与教育评论有颇多启示。连月来,学员们已提前预习观看相关韩国影片,使得学习更有针对性,对于全面推进差异化电影生态建设有了很大的收获。

申江浩教授关于电影制作、评论及教育的讲座,引发了学员的兴趣。他毕业于中央大学,是全韩首批电影学博士。创办于1918年的中央大学,在全国率先成立的电影、话剧和空间演绎专业已有五十多载,艺术学科特别是影视表演专业在全国综合排名第一,也培养了一批演出影像创作专业人才,包括金秀贤、金喜善、张娜拉、玄彬等明星。


10月19日下午,“中央大学艺术学院演出影像创作专业”课程由该学院崔正仁教授兼编剧讲授。学员们深入了解到三个专业的课程、教学设施与师资人才等,对影视韩流、“造星运动”后的专业路径与教育培养有了进一步的掌握。

电影专业成为电影导演的摇篮,近三年来创作的入围电影节的电影及其他创作活动作品成果达250部以上;话剧专业创建于1959年;空间演绎专业设立于2007年,旨在培养导演和电影、影像领域具有整体性眼光的专业设计师,包括灯光师、舞台设计师以及特效制作人员等。

学员们感受到了韩国“北影”、“中戏”的教育情况,硬件过硬、软件不软,理论教育、实战演习,专业整合、一体生产,校友产业、孵化助推,体系完善,梨园老班,韩流新潮,民族影像,国际视野,文化立国,始自人教!

学员们还参与了学生短片研讨和深入问答,并利用宝贵机会与授课老师互动交流。

课后,学员向老师们赠送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礼物。

研修班将会陆续发回系列现场报道,共享研修成果。

文 › 海外四期学员 何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