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展览系列报道之红旗渠与红旗渠精神
发布时间:2015-12-03 发布人: 字号: A A A

由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摄影家协会和中国书法家协会提供艺术指导,中共林州市委宣传部、林州市文联协办的“问渠——中国文联第八期全国中青年文艺人才(视觉艺术)高级研修班学员暨林州艺术家红旗渠精神主题作品展”将于2015年12月9日至13日在中国文艺家之家展览馆举办。

红旗渠修建背景

20世纪60年代初,正是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在这种情况下,林县人民开始干祖辈人不敢想的事情,在太行山的悬崖绝壁上劈山修渠,把浊漳河水引入林县,浇灌干渴的土地。林县人民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经过十年鏖战,攻克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一锤锤一钎钎,如同愚公移山一样,终于建成“人造天河”红旗渠,结束了林县水源匮乏、十年九旱的历史,迎来了山区经济发展的新曙光。

▲ 当年走在修建红旗渠队伍前列的县委书记杨贵

 

红旗渠工程修建情况和重要作用

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近十年。该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干渠支渠分布全市乡镇。据计算,如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绕行北京,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

▲ 抡锤打钎

红旗渠的建成,彻底改善了林县人民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解决了56.7万人和37万头家畜吃水问题,54万亩耕地得到灌溉,粮食亩产由红旗渠未修建初期的100公斤增加到1991年的476.3公斤。被林州(原林县)人民称为"生命渠"、"幸福渠"。红旗渠是林州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精神创造的一大奇迹,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结束了林州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

▲ 今日红旗渠

 

红旗渠精神

半个多世纪以前,在新中国最困难的时期,十万林州儿女凭着对建设故土家园的一腔热血,立下“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雄心壮志,在太行绝壁上作业,一炮炮炸、一钎钎凿,苦干十个春秋,在山梁峭壁上开凿出一条人工天河,为子孙后代引来了代表着生机和希望的珍贵水源,也留下了用生命和血汗凝聚成的传家宝——“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精神是民族精神的一座丰碑,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符号。从“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到“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红旗渠精神历经岁月积淀和风雨磨砺,融入了林州人民的血脉,支撑起了林州人民的精神脊梁,也被一代又一代的创业者不断赋予新的内涵,是中国精神见诸于实践、与时俱进的典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