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长征”采风创作专题·江西创作组——红军今何在 热土踏新程
发布时间:2016-08-12 发布人: 字号: A A A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的第80个年头。1934年10月,8.6万中央红军从赣南进发,翻越18座高山、跨过24条大河、进行了380余次战斗、历经二万五千里艰苦跋涉,1935年10月到达陕北时仅余下6千多名将士。近8万平均年龄26、7岁的年轻人皆埋骨征途、不复返乡,现在为数不多健在的老红军也都年届期颐。寻访当年的老红军、苏区老干部、烈属及子女,听他们讲述当年的岁月和现在的生活,了解扶贫新政下瑞金的发展变化便是创作组第四天的主要行程。


1 中青八期吕廷川

《老红军》

7月2日,创作组来到了叶坪乡敬老院,探访97岁高龄的老红军张茂钊。老人身体健康,思维仍十分清晰。当年,年幼的他主动要求参加红军,被先后编入儿童团、赤卫队,曾跟随毛泽覃的部队打游击战。回忆当年的情景,他默默直视着远方,眼中充满了光荣与自豪。

《父亲树》

“爸爸,我来看你了!”华丛祁抱着父亲华钦材当年种下的松树深情地呼唤着,身后还有叔叔华钦梁种另一棵松树。7月2日,创作组的第二站是“红军村”华屋村。1934年,红军长征前夕,华屋村17名参加革命的年轻人相约到村后山上,每人种下一棵松树、留下一条根,如果他们回不来,就让这棵松树代替自己守护家乡和亲人。长征途中,17位战士全部牺牲,这其中就包括华钦材、华钦梁两个亲兄弟,除华钦材留下遗腹子华丛祁外,其他人皆无子嗣。这17颗松树如今长得高大茂盛,成为了烈士的化身,每到清明节,乡亲们便来到这里祭奠英灵、寄托哀思。据介绍,当年瑞金曾出现了众多“红军村”,华屋村就有139名青年参加革命,其中106人参加了长征。


2 中青十期潘正华

今天去看两位将近百岁的老人,真的很想听听他们的故事,但因语言不通,只能在瑞金文联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进行一些简单的交流。看得出来,他们也很想诉说那段刻骨铭心的过去,但是我们真的不忍心了,他们真的年事已高。战火硝烟的年代已经远去,祝福老人,安静地度过晚年。他们有个让人起敬的称谓——老红军!!!


3 中青十期潘永强

难忘红都之行。红都瑞金之行,让我们接触了如此多的英雄,感受着激情燃烧岁月里的红色激情,体验瑞金红色历史的厚重与绿色生态的美丽。拍摄百岁苏区老干部曾凤发,她痴心守望红军未婚夫十几年,震撼着我的心灵!


4 中青十期程礼辉

7月2日,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永远的长征”江西采风组随瑞金文联一起探访了两位百岁老红军,听曾凤发老人讲述了她当年在红军编织组的故事以及她和许许多多红军家属们坎坷的一生,画此砚稿并赋此诗以记之!

《织草鞋》

我织草鞋送夫君,细细编来慢慢拧。
前方征程路漫漫,炮火连天舞雄鹰。
一织高堂嘱儿语,再织幼子思父亲。
三织夫妻恩爱长,四织早日归故邻。
鸿雁阵阵秋风寒,几时报捷捎书信?
望月亭上搭高台,云水望断霜满鬓。
织个绣球盼亲人,生生世世等夫君。


5 中青十期石正军

《桂枝香·红军长征遗址——毛主席居住地何屋有感》
正所谓: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毛主席于何屋中一条妙計出!
红星闪耀,是所指旌旗,如日之杲。
唤起长征上路,破他围剿。
雪山草地橫拦路,是男儿,迎难狂啸。
马因寒死,人饥肠断,壮心何夭?
恨剑指同胞铁爪!
故失道多亡,失心多捣。
弹雨枪林喋血,泣歌含笑。
山河助我鸿鹄志,羽还成,会同宗庙。
鼓鼙长擂、点兵沙场,唱鸡天晓。

注:
1、羽翼已成:比喻力量已经巩固。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多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也。”
2、一唱雄鸡天下白:形容东方破晓,长夜宣告结束。指真相大白。

出处:《李贺致酒行》——“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6 中青十期吴思宇

7月2日创作组来到叶坪乡,拜访100岁的老红军张茂钊和97岁的苏区时期地方妇女指导员曾凤发。他们当年的英勇事迹和坚强信念令我深受鼓舞,看到他们现在身体健康、生活幸福,也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高兴,祝两位老人健康长寿!图为用手机为两位老人进行的漫画肖像速写。


7 中青十期张华斌

7月2日随创作组赴叶坪乡田坞村采访精准扶贫工作,感受瑞金热土上红军后人的幸福新生活。图为当地现代农业养殖园、生态园景色。


8 采访创作花絮

创作组在拍摄老红军张茂钊  潘正华摄

创作组在生态采摘园拍摄  魏小杰摄

红军后代依靠农村电商脱贫致富  王铁瑛摄

华屋村新貌  王铁瑛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