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期间,我院特聘导师冯骥才呼吁:建立政府部门依法保护文化遗产问责机制
发布时间:2015-03-10 发布人: 字号: A A A

近年来我国城市历史遗存和传统村落受破坏情况时有发生,大量珍贵非遗面临消亡。冯骥才认为,作为文化遗传的管理者,地方各级政府难辞其责。

 

“2000年全国有360万个古村落,2010年是270万个,十年就消失了90万个,现在的自然村只有200万个左右。”全国政协委员、我院特聘导师、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对古村落的消失忧心忡忡,“就在我们开会的时候,1天100个村落就没有了”。他说,古村落的保护权不在农民手里,而在官员、学者、开发商手里,“变成了官员的政绩、学者的科研成果、开发商的资源”。

 

冯骥才指出,文化遗产保护不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府管理者不了解我国相关的法律,甚至不知道我国有《文物法》与《非遗法》的存在,或者把这两部法撇在一旁,全凭自己的意志和权力行事。他呼吁加强对文化遗产和古村落的保护,将文保执法列入官员考核并建立问责机制。

冯骥才在两会上

来源:人民网

 

 

冯骥才,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特聘导师,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花的勇气》分别获得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作品《挑山工》《花脸》《珍珠鸟》《刷子李》等已经被选入小学语文教科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