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一期冯石策划“从硝烟中走出的人民艺术家——李少言作品文献展”
发布时间:2017-09-19 字号: A A A

2017年9月2日至9月17日,由我院策展一期和海外五期校友、四川美术馆策展人冯石策划的“从硝烟中走出的人民艺术家——李少言作品文献展”在四川美术馆展陈。该展览是首次完整地向外界展示四川美术事业的奠基者、中国新兴版画运动先驱——李少言一生的重要作品、手稿、书信、照片等珍贵文献。展览通过梳理李少言一生的文艺轨迹,回顾其一生的奋斗和成就,回溯新中国成立、建设的每一个重要阶段,探讨前辈之经验对当下文艺发展的意义与价值。

李少言简介

版画家李少言1918年出生于山东临沂,1937年参加革命,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从延安随华北联大到晋绥抗日根据地,分到八路军一二〇师司令部给贺龙司令员和关向应政委当秘书,并于1940年独立创作大型木刻组画《一二〇师在华北》。1943年,李少言调入晋绥边区《抗战日报》(后改为晋绥日报)任美术科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重庆《新华日报》美术组长、西南美术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四川分会副主席、四川美术学院党委书记、四川省文联党组书记、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四川省文联副主席、中共四川省顾问委员会常委等职。当选第三、四、五、六、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91年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版画家协会授予李少言“新兴版画杰出贡献奖”。

四川美术馆李少言文献展海报

本次“从硝烟中走出的人民艺术家——李少言作品文献展”对李少言一生的完整回顾,不仅是对过往历史的生动再现,更是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的生动教材。展览共分为抗日战争(1937年-1945年)、解放战争(1946年-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1966年)、对四川美术发展的贡献(1973-2002)四个部分铺陈展开,以全景呈现、历史细节、文献铺陈和视觉传达等多个维度,立体式地展示在党的培养和时代的鞭策下,李少言从一个追求革命的进步青年,逐渐成长为一代美术界领导者的完整过程。与此同时,李少言一生的重要文献和历史档案将在本次展览现场首次披露面世,这也是该展最重要的亮点。

展览整体主题墙与李少言巨幅灯箱成为整个展览现场最大的视觉亮点

红岩组画代表作与文献陈列

文字、作品、手稿、文献的立体全面展示

作为向党的“十九大”的特别献礼,本次展览现场所展示的所有实物,都以李少言为中心,勾勒出中华民族从抗日战争至今锲而不舍、绵延不断的民族革命史,以及一代文化事业奠基人用一生的坚持所书写、创造的新中国文艺发展史。

陈列展品——跟随一生的木刻刀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艺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永远与人民在一起,艺术之树才能常青”。李少言是抗战中成长起来的版画先驱,其一生的文艺实践都源自人民,源自生活。他的一生正是为新中国独立与建设奋斗的一生,其作品更从一个侧面记录了百年民族复兴的历史足迹。本次展览回顾历史、立足当下、展望未来,重现李少言一生的成就与精神,追寻革命时代的理想与追求,叩问历史之于未来的关系与价值,激励艺术家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展览现场

观众参观展陈作品

内容来源:四川美术馆


校友名片

冯石, 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策展一期、海外五期校友,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美术批评与策划硕士研究生,现供职于四川美术馆。曾独立完成《历史的印痕——神州版画博物馆馆藏版画展》《手作匠心——首届西南青年版画创作推动计划》、《刀锋民魂——张漾兮先生作品文献展》、《硝烟中走出的人民艺术家——李少言作品文献展》、《开合瞬间——孙可卿摄影作品展》等多个展览的研究策划与展览实施工作。多篇论文发表于艺术专业期刊及学术文献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