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五期祖宇:山水训——曾翰作品展
发布时间:2017-09-26 字号: A A A

由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海外五期校友祖宇策划的“山水训:曾翰作品展”于9月16日在杭州光之藝廊开幕。展览将持续到2017年11月10日。

展览海报

作为艺术家曾翰在国内为数不多的重要个展之一,此次展览展出了他横跨2004至2017年的景观与山水摄影作品。其中,视频部分全面回顾了《世界遗迹》(2004-2007)与《超真实中国》(2004-2016),空间部分重点呈现《酷山水》(2005-2009),以及最新创作的《宋徽宗的松树》(2016)与《鹊华》系列(2017)。开幕式当天,艺术家曾翰亲临现场为观众朋友导览作品,并与艺术家马良、邵文欢、佟飚、汤南南、矫健(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摄影系主任),艺术史家杨振宇进行以“山水策略”为题的主题对谈。


策展人的话

论曾翰景观

——写在《山水训》展览前

摄影,光之书画也。书画传意象形,虽是一艺之微,其实至道之所寓。

与曾翰初识于去年七月,正值本馆首展之日。后多有交谈,对其语论通博甚感钦佩。曾兄笃学多才。少志于写作,又工于影像。时方成年,启蒙于纪实人文,求之甚勤,气格不群。

读曾翰影像,常为之动心不已。溯其早年所作三十余幅《你要去哪儿?》(1998-2000)至今《真山水》(2014-2017),曾兄师造化鉴古人,探心源寓现世,作人物、动物、山水、林石、建筑、城池等皆出于己意,性出天然又自出机轴,谓山川之机于“景观”二字。

曾兄作山水景致,位置高简,荒寒萧散,宋元墨士气跃纸上。虽不使丹青法器,方寸内外却见宇宙浓淡。三峡首尾汤汤若动,兴浩然江湖之思;重林南木峥嵘秀润,寄魑魅时世之忧。曾忆巫山之上,夫以匹夫之勇坐石临流,察景视物,潮汐观察,得山水之精神。遂造化断崖回溪,岩岫免绝,澄江千里,神变万状。其天真烂发,风流文雅不减古人,恐影像失翠亦不足能掩。

古之高人逸士,常写雪景寄岁寒明洁之意。曾兄所作《徽宗之松》,使素缣绢帛染三冬孤秀,飞雪几尺,万木僵仆,犹可追忆文待诏所论郭河阳“观之令人洒然而醒,燕市风尘不觉洗尽”。

此山水训,假郭熙林泉之致。诸物有灵,山水亦有法度,人类以智性手段把握其中。余谓“训”之于策略,犹曾兄谓之于“观”。山水策略,或出山水精神其上,超以象外,非蕴蓄客观之载体,却生发改造之动力。所谓“景观”。

景观之中,方寸内外,每对之,不知已身在千岩万壑。余何幸得卧游其间耶?

策展人祖宇

丁酉年秋于杭州老和山


部分展出作品(请横屏观看下图)

《酷山水05-三峡止水图  三峡移民纪念碑》,40cmX160cm,绢艺术微喷绷框,2006

《酷山水35-汶川震后图3》,40cmX160cm,绢艺术微喷绷框,2009

《鹊华冬色图》,40cmx480cm,绢艺术微喷绷框,2017

《宋徽宗的松树02》,80cmX240cm,绢艺术微喷绷框,2016

艺术家介绍

曾翰,摄影师、策展人

1974年生于广东,1997年毕业于暨南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2009年毕业于纽约视觉艺术学院“全球摄影”项目。1997年至2008年,曾任《新快报》、《21世纪经济报道》等报刊摄影记者、编辑,《城市画报》图片总监。


展览现场

艺术家曾翰(右)做现场导览

策展人祖宇(左)与艺术家曾翰

主题学术对谈现场

曾翰用山水与景观摄影来求证自然与现实的真谛,正如荆浩所言,“度其象而取其真”。把展览命名为“山水训”,旨在向古人草船借箭,寓传统于当下、山水于当代、书画于影像、策略于理想、智性于艺术。

曾翰以摄影为手段在当代创作“山水”,不是复古,而是以古观今、以古论今。他的山水影像,构建了与他所生存的现实世界和时代平行的空间与时间,是造化与心源的融合。

主题学术对谈提出“山水策略”,目的是把握遮蔽在人类野心与理想之后的山水之真,旨在讨论人类在超越山水的物质性之后,探索理解宇宙奥妙的方法论。西方世界将自然山水视为真理探索的对象,19世纪的摄影师就已经跋涉万里用影像标榜人类征服自然的成就。与之比较,中国人更倾向于在遨游山水中步步完善自身的美学理想,中国人眼中的山水是所谓的在时间中生发的山水。山水既滋养人类的内心,又作为一种文化历史的证据。而“山水”之于当代,更是一种跨越中西的世界图画。

内容来源:雅昌展览


校友名片

祖宇,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海外五期校友,独立策展人。英国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图像传播硕士,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史论博士候选人,浙江传媒学院讲师,光之兿廊艺术总监。纽约非营利文化机构No Longer Empty 2016驻地策展人。2007年至今,从事与视觉艺术相关的创作实践、理论研究、展览策划。现工作、生活于杭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