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动态 | 海外五期魏祥奇:青衿计划2018征集启动
2017年11月30日,“青衿计划2018”征集启动新闻发布会在北京正观美术馆举行。“青衿计划”以展览和文献出版的方式,关注出生于1980年代以来的青年艺术家群体的创作观念和思想状态。研修院海外五期校友、美术学博士、中国美术馆副研究馆员魏祥奇担纲“青衿计划”策展人。目前“青衿计划”已举办了两届,2018年将举办第三届,即“青衿计划2018”。
征集海报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表达对青年才俊的爱慕,后来曹操在《短歌行》中引申为对杰出人才的渴望。“青衿计划”在正观美术馆“2015院校派艺术新锐计划”的基础上于2016年推出第一届。“青衿计划2016”和“青衿计划2017”先后邀请了蔡峰、蔡萌、陈湘波、杭春晓、何桂彦、胡斌、刘礼宾、尚辉、盛葳、孙凤、介甫、王春辰、吴洪亮、伍劲、徐然、朱小钧等17位知名策展人和批评家作为学术顾问,“青衿计划2018”还将邀请曹飞跃、邸小伟、康学儒、王鹏杰、杨鉴、于瀛共6位专注于青年艺术项目的策展人作为学术嘉宾。
青衿计划2016开幕式上,魏祥奇(前排中)与参展艺术家合影
“青衿计划”旨在发现和推荐青年艺术家,原则上不预设明确的策划主题。但要求参展艺术家的创作必须有着直觉表现力和自我意识,对于当代艺术的创作观念有清晰的问题意识。在当代艺术创作中,尽管很多青年艺术家在探索新观念和新思想,但更为重要的是创作与自我之间的真实性关联,即创作是基于对自我的深入认知之上,而不是为了观念而观念,迷失了自我的存在。因此,“青衿计划”更为看重的是青年艺术家的才情,以及在创作中所表现出的直觉和感知。
“青衿计划2017”展览现场
2016年,第一届“青衿计划”以绘画性和表现主义、图像性和观念意识为题,遴选了51位艺术家的171件作品,在北京正观美术馆、天大云华美术馆和深圳关山月美术馆展出;2017年,第二届“青衿计划”以“视觉和思想经验的主体性转化”“历史和知识经验的重构”“感性、语境和空间的变奏”为分论题,探讨了青年艺术创作观念中的意识自觉,遴选了49位艺术家的184件作品,在北京正观美术馆、天大云华美术馆展出。
魏祥奇(右)出席新闻发布会
2018年,“青衿计划”将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参展艺术家及其作品。征集对象为1980年以后出生的青年艺术家,全国艺术类院校在读的本科、硕士或博士学生,已经离校但仍坚持以艺术创作为职业的毕业生等,艺术家可通过“在艺”APP进行报名。主办方将汇总所有投稿和推荐的艺术家资料,再经由出品人、策展人、学术顾问和特邀嘉宾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评审,确定最终的参展艺术家名单。展览预计将于2018年3月17日至4月29日在正观美术馆举行。
展览期间,主办方与策展人还将举办一系列主题活动,为艺术家之间,艺术家与批评家之间搭建沟通平台。以主题性学术研讨会为例,研讨会将邀请策展人、推荐人和艺术家参加,以“在语言与观念之间:80后艺术家群体的创作观念和思想状态”为题展开讨论,为将来的研究工作留下文献翔实的资料。
作为一个延续性项目,“青衿计划”以推荐优秀的青年艺术家为主。未来还会在项目中挑选艺术家,为其策划学术主题展,梳理青年艺术家的创作状态。
校友名片
魏祥奇,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海外五期校友,策展三期联席班主任。美术学博士,中国美术馆副研究馆员。从事当代美术理论与批评的研究和写作,在中国美术馆及海外执行策划了多个重要展览项目,近年来尤其关注1980年代以来中国水墨艺术的研究;以独立策展人的身份参与了“青衿计划”“新朦胧主义”等系列项目的策划工作等;同时专注于20世纪中国美术史研究。